新华网 | 经济参考报    
首页 今日关注 最新播报 专题报道 建言献策 两会观察 两会现场 两会时评 两会图片  
 
对付学术腐败同样需要民主和公开
    2008-03-14    作者:刘县书    来源:中国青年报

    科技部刚刚开过记者招待会,今天我们来说说科技的事。
    科学与技术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已毋庸多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扩大,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科研管理体制有所变革,总体而言,中国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中国“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没有问题。有些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大量涌现,不少代表、委员为此忧心忡忡,大声疾呼。其中,最受圈内良心人士和公众诟病的,当属科技界、学术界的腐败问题、诚信问题、学术评价体制及资金分配问题。与其他社会领域类似,科技界也存在权力监督问题、效率与公平问题:如何做到机会公平,如何有一个好环境,让资金和科技工作者的智力得到最佳配置和最充分的使用,产出最大成果。
    政府机关的公款浪费一直是公众批评的众矢之的,但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问题外界却知之甚少。有委员指出,近5年来,我国科技投入逐年增长,增速为同期GDP增速的2.2倍,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青年报》3月13日)。也就是说,我们的科技投入大幅增加,产出效率却仍然低下。我们发表了不少论文(中国每年论文发表数量已进入世界前几名),但许多论文质量低下,纯粹是为了迎合评价系统的需要,缺乏原创性,无实用价值,这也广受批评。
    花了很多钱做没有价值的研究,这就是效率低下。与此同时,有创造力的人、有意思的想法却不一定能得到资助,这属于公平问题,也往往最终导致科研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委员说,现在科技领域有一种怪现象,“跑项目比做项目更来劲,做学问的给搞公关的打工。”这让人联想起社会上跑官要官、“做事不如做人”的种种怪现象。身处一个做学问不如搞公关的环境中,如果做学问的人不好好做学问,做出来的东西不扎实,也就不奇怪了。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很复杂,但若提纲挈领地分析,一个重要根源是在科学管理和组织领域中权力行使不当。权力行使不当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公正缺失。权力行使不当的原因一方面与行政权力过大有关,另一方面,与社会其他领域一样,任何一种权力缺乏透明、缺乏监督,就一定会使用不当,滋生腐败。
    我所说的科技体制内的权力,包含两部分:一是指资源管理者的权力,二是指专家的权力。相比科技发达国家,我国面向科研组织的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太多了,其权力太大了。其实,他们掌握的很多权力完全可以还给科学家群体,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当然,前提是,我们必须时刻记住:正如国王和总统不是圣人,科学家也不是圣人,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权力都必须透明、得到监督。现在我们是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了。
    九三学社的一些委员指出,在科技管理上,政府部门也不能既当“出资人”,又当“经营者”,还充任“监督者”,这样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必然加剧决策不当、资源浪费及其他各种腐败现象。因此他们建议,科技管理部门也要“分权”,构建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的管理机制。
    在我看来,比“分权”更重要的是,赋予被管理者以更大的权利,公开科研管理过程,让人发表不同意见,尊重科研工作者不同的声音。与对付其他领域的权力腐败一样,对付学术领域的权力腐败,也需要民主和公开,这是对付腐败的不二法门。

  相关稿件
· 吴光镭代表:转变发展方式又好又快发展 2008-03-14
· 黄因慧委员:制定“长江法”保障饮用水安全 2008-03-14
· 金志国:树立食品安全形象必须善于“沟通” 2008-03-14
· 涨价之痛能否触动收入分配之变 2008-03-14
· 提着竹篮讲环保的农民代表 2008-03-14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工作人员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