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宝根代表(陕西西安市市长):打赢这场攻坚战,既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情,更是实现经济“好”字优先的必然要求
■
陈刚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节能减排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工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 牛文元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节能减排需要一整套制度体系的保障,让实施者不吃亏,让违背者受罚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节能减排的十项措施,以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这几天参加小组审议、讨论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节能减排建言献策。代表委员们认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最终会让我们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节能减排取得成效,成就令人鼓舞
“经过各方面努力,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2007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实现双下降。为实现这个目标,中央和各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投资之重,前所未有。”牛文元委员说。 “节能减排既是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在这方面,柳州有过经验和教训。因此,我非常赞成温总理强调的要进一步抓好节能降耗和生态建设的观点。”陈刚代表说。 他说,作为传统工业基地,柳州的产业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过去由于没有抓好节能环保工作,成了有名的“酸雨之都”,许多客商不愿前来投资。近几年来,柳州生态环保建设直接投入超过60亿元,通过推广先进适用环保技术、淘汰或搬迁重污染企业、实施能源替代计划、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2007年,柳州空气的优良天数达351天,优良率达到96.2%,创20年来最好水平,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2007年,柳州引进的到位资金近160亿元。
形势依然严峻,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应该说这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要达到理想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十一五’规划中规定的两个硬指标是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的。”牛文元委员分析说,节能减排是个综合性整治的过程,需要一整套制度体系的保障,让实施者不吃亏,让违背者受罚,应该说这些制度仍然在完善,现在实行的一些好的措施发挥作用也需要一段时间,还有技术手段的创新也相对滞后,现在急需高科技的创新,是成体系的创新。还有一个原因是结构的问题,以前我们经济结构的组成并不完全科学。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非常重要。 陈宝根代表说,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问题,特别是经济粗放增长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节能减排任重道远。现在离“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的“到2010年单位能耗要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减少10%”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打赢这场攻坚战,既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情,更是实现经济“好”字优先的必然要求。西安近几年先后拆除燃煤锅炉5200多台,关闭造纸企业230多家,今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污染企业,我们一个都不要!
节能减排大势所趋,企业应承担更多责任
“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陈刚代表认为,企业应该尽快扭转思路,紧跟政府的节拍,走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上来。尤其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大企业,更应该担当社会责任,并以此为契机,加速产业升级,提高科技产品含量,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节能减排,可能影响一些眼前利益,但从长远效果看,节能减排能为经济发展腾出更多资源和环境容量,能为地区和企业发展增添持久的后劲,节能减排对于企业来说不是负担,而是应尽的环保责任。 陈宝根代表认为,节能减排需要从观念、技术、管理、体制、法律到政府自身的全面变革,直至演化成人们的日常习惯。在当前,作为节能减排主体的企业,无疑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而各级政府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普遍较低,支持节能减排的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有强大的经济驱动力才能真正成为一种企业的自觉行为。西安今年首次设立2500万元的节能减排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实施节电、节煤、节气、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降耗改造项目,以政策性资金引导督促企业实现环境友好型生产机制。 “节能减排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只要我们坚定方向,努力进取,我对‘十一五’规划节能20%目标的实现还是乐观的。”牛文元委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