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目前,一些地方出现了经济适用房“叫好不叫座”的状况。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房地产经济研究专家郭松海建议,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为经济适用房开辟“绿色通道”。 郭松海委员说,经济适用房政策落实中,出现了三个问题,直接影响到这项政策的保障力度。一是保障对象资格审查不清,把关不严。由于个人收入征信系统不健全,难以准确做到对收入标准的审查,私开证明甚至出具假证明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中高收入者鱼目混珠享受了优惠政策。 二是“经济”不“适用”。出于成本考虑,经济适用住房大多建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城郊,小区周边医疗、卫生、公交、商业、教育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地理位置的边缘化,增加了困难群体的生活成本。 三是建设遭遇“软阻力”。政府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审批过程,与对普通商品房的要求相同,一个项目要众多机构的审批或备案,使得部分项目审批手续长期拖延。 “要让经济适用房政策真正落实,就需要政府部门真正为老百姓考虑。公共福利和公共产品的服务质量必须无条件地得到保证。”郭松海委员说。 他建议,要完善家庭收入的评估体系和监察体系,制定经济适用房申请、审批和公示的核实制度,对提供虚假材料骗购经济适用房者予以重罚。转变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模式,可由政府委托专门的住房非营利组织建设,享受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建成房屋以指导价向符合条件的居民销售。 “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还应提高审批效率。”郭松海委员说,政府要开辟经济适用房建设的“绿色通道”,规划、国土资源、房管、建设等有关部门简化审批手续,实现“一站式”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