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3-08 新华社记者:刘铮 吴晶晶 周婷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两个提法在政协委员中引起共鸣。委员们建议,作为医改难点之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以“公益性”为航向,尽快起航。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体,但面临着经费不足、自谋生路的压力。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利霞现身说法:目前政府每年投入仅占医院人员经费的15%,其余部分和医院发展、科研、后勤服务等费用全靠挣钱自筹。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出现一些“趋利”行为。 “现在的公立医院没有真正体现公益性。”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导左焕琛委员认为。当前许多公立医院基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导致了过度用药和过度医疗行为,违背了行医办院的原则。 “首先要明确,公立医院不能以赢利为目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王旭东委员强调,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国家大、百姓收入低,公立医疗机构要为百姓提供优质、廉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应当成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支撑条件。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屈谦委员指出,提供公共服务已成为政府越来越重要的责任,政府应当对公立医疗机构加大实实在在的投入。政府投入的方向,应当是最基本的建设、设备、人员培训和科研。 政府加大投入,并不意味着走回头路。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刘鸿庥委员提醒,公立医院的改革也不应回到过去完全大包大揽的老路上去。 “政府首先要确立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定位、要求和目标。”杨利霞委员建议,在此基础上确定公立医院的数量、规模、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大型项目建设等,科学规划建立公立医院的投入机制,防止种瓜得豆;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确保改革后公立医院技术队伍的稳定和医疗技术、科研水平的提高。 收支两条线可以作为一个好的切入点。左焕琛委员指出,公立医院的经费主要应当由国家出,但不可能立刻全部实现,只能一步步来。可以先选择一部分公立医院搞收支两条线试点。同时,加大发展社区医院力度,方便百姓看病。 委员们建议,要积极、多层面发展各类医院,不能要求国家把所有医院都“包”起来。例如,可以发展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的私立医院,也可以发展慈善医院,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