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经济参考报    
首页 今日关注 最新播报 专题报道 建言献策 两会观察 两会现场 两会时评 两会图片  
 
中国资本的海外路径
    2008-03-06    本报记者:刘振冬 张莫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7年,中国资本在全球市场留下一连串脚印,从参与黑石集团IPO,到入股巴克莱银行,再到收购南非标准银行等等一系列交易。伴随着这一串串的脚印,中国资本开始尝试国际化路径的探索。

  2007年9月29日,我国专门从事外汇资金投资业务的国有投资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本报记者 张莫 摄
金融资本首次出海

  去年7月份,正当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为竞购荷兰银行,与以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为代表的欧洲银团僵持不下时,巴克莱银行突然将收购报价提高到675亿欧元,并将现金支付比例提高到37%。巴克莱银行之所以能大幅提高报价,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来自亚洲资金的支持。
  其时,新加坡的主权基金——淡马锡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认购了巴克莱银行增发的股本。国开行与巴克莱银行达成协议,将先认购巴克莱30亿美元股份,并向17人董事会中派出一名董事,如果巴克莱竞购荷银成功,将进一步入股80亿至105亿美元。但是,金融市场的变化总是难以琢磨,其后RBS再次修改竞购要约,因其高达710亿欧元的报价和93%的现金比例,荷兰银行最终落入RBS银团手中。但是,这次交易却成就了中国当时最大一笔海外金融资产收购。
  当时,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了题为“入股巴克莱彰显中国影响力”的报道。文章表示,巴克莱集团面向中国募集资金的举动反映出全球资本流向正在经历一次重要转变。中国政府控股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计划投资少则30.4亿美元、多则135亿美元参股巴克莱。如果国开行和巴克莱的交易顺利全部达成,前者将成为这家英国银行的头号股东,从而得以参与其战略决策。这不仅成为中国在国际商业活动中扮演愈加重要角色的最有力印证,还将进一步呈现全球财富的最新流向,即资金越来越多地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流向西方发达国家。
  而在此前的2007年5月份,正在筹建中的中投公司,已将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黑石集团,当时正值这家美国私人资本巨头IPO前夕。国际金融市场评论称,这一举动显示了中国金融资本参股国际金融巨头的积极意愿。
  其后,中国资本的一系列步伐,让饱受次债危机折磨的西方市场,重新认识了中国资本的内涵。去年10月份,中国工商银行与南非标准银行达成协议,工行以5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11月,平安集团旗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富通集团4.18%的股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股东。2007年底,中投公司又买入5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发行的到期后转为普通股的可转换股权单位,股权单位全部转换后,中投公司持有的摩根股份不超过9.9%。

不以一时论成败

  “虽然收购巴克莱出现账面浮亏,但不能以一时的账面得失来评价这种战略投资。”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参股巴克莱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其在非洲拥有巨大的业务。国开行的这笔战略投资,不仅对其自身的业务发展,乃至对中国企业的走出去都有益处。
  安永全球金融服务合伙人徐英伟表示,从战略布局的角度来说,国开行收购巴克莱、工行收购非洲最大银行——南非标准银行都是非常成功的交易。巴克莱持有非洲三大商业银行之一的南非ABSA银行集团60%的股份,加上工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中资银行已经与非洲三大商业银行中的两家建立了密切关系,同时拥有了在非洲和英国的业务发展平台,战略意义非常大。
  据了解,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并逐步积累起成功的投资经验,他们在中东、非洲、美国的业务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急需配套的金融服务。因此,中国选择这些地区开展并购也就顺理成章。
  在此之前,国开行副行长高坚曾在去年的中非合作论坛金融研讨会上表示,为支持非洲国家以及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国开行计划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基金。去年6月,由国开行出资的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开业,业务范围主要为股权和准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及咨询服务。此举标志着中非发展基金正式启动,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
  巴曙松解释说,主权投资有资金优势和主权信用,可以从国家战略出发,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实现国家意图。

次债危机或成契机

  当国内舆论还在热议国内资本出海,并对次债危机的后续影响表示不乐观时,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却看好次债危机后的契机。
  “次级贷危机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但也给中国的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提供了十年难遇的好机会。”陈志武解释说,全球金融体系差不多每隔十年出现一次危机——上一次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再往前就是1987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而事实上,危机也蕴含着机会。此前,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新桥资本收购了韩国第一银行;瑞泼伍德和弗劳尔斯联合收购了日本新生银行,都很好地抓住了危机中的机会。
  陈志武分析,对于在全球广泛铺设分支网络的国际金融机构,如花旗、汇丰、高盛等来说,其未来的发展机会相当广阔。因为这些跨国金融机构在新兴市场国家等增长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广设分支机构。在未来若干年,一旦这些国家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提高之后,其民众对于未来安全保障的建立需求就十分迫切,而这些需求很大程度上都要通过金融服务来完成,这就变成了金融交易问题,为跨国金融巨头提供了很大的赢利机会。他认为,目前花旗和汇丰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只有中行和工行的1/3左右,实在是太便宜了。不光是中投公司,就是几家境内外上市的国有大银行,如果有整合能力,也应该买进这些金融巨头的股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也认为,目前美国次级按揭危机不断深化,并从美国传染到欧洲金融部门,给中国投资者创造了抄底的良机。超调是金融市场永恒的特征,任何一次金融危机都会导致巨额资产显露垃圾原形,也会导致大量本质不错的资产价格过度低估,此次次级按揭危机也不例外。回顾1997至1998年金融危机过后欧美企业、金融机构在东亚廉价收购了多少资产,就不难理解这一点。而无论是对于国家整体利益,还是对于中国投资者个人利益,与其扩大QDII规模、从而只能充当相对被动的财务投资者,不如通过国内企业、金融机构去收购海外资产,将其纳入中国企业、金融机构整体发展战略,从而获得更多、更广泛的利益。
  瑞信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目前是中国资金出海、收购欧美金融机构的良好时机。现在金融机构的股价大多十分低廉,而且很难有其他机构出来竞购。此外,此时入主欧美公司的政治阻力也应该比较小。
  对于次债危机带来的机遇,也有不同观点。“如果是几年前,你很难想象我们国内的金融机构能够投资美国的金融机构。”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说。但他同时认为,目前的全球市场环境对于海外投资不是一个好时期,一是由于人民币处于升值中,投资海外面临汇率风险;另外,国外市场也处于经济调整周期中,向下的风险大于向上的风险。

  相关稿件
· 中国资本抄底全球时机并未完全成熟 2008-02-20
· 证监会发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 2008-01-29
· 私募股权投资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什么? 2007-12-26
· 多伦多证交所CEO:中国资本市场将趋于理性 2007-10-22
· 外资并购潮涌中国资本市场 2007-10-09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工作人员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