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经济参考报    
首页 今日关注 最新播报 专题报道 建言献策 两会观察 两会现场 两会时评 两会图片  
 
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8-03-03        来源:经济日报
    十届全国政协期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积极主动地为提案者、提案承办单位做好服务协调工作,努力提升提案工作整体水平,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方式。
    虽然已经过去3年了,可赵忠祥跟记者聊起来,仿佛还历历在目。2005年,赵忠祥和其他25位委员在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联名提出了“关于强化环境保护统一监管能力”的提案。会后,提案委员会组织赵忠祥等提案者以及国家环保总局、中编办等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进行联合调研,形成了《关于强化环境保护统一监管能力的调研报告》。当年10月,中编办、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根据国务院有关领导批示精神和调研报告中的有关建议,在全国建立了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五个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推动了我国环境监察体制的建设。
    十届全国政协期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积极主动地为提案者、提案承办单位做好服务协调工作,努力提升提案工作整体水平,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5年来,共接收提案23081件,经审查立案21843件。提案分别送交192家承办单位办理。提案反映的许多问题已得到解决或取得阶段性成果,许多建议已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和部门工作中得到体现。
    2003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转发了《全国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这对推进提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通知下发后,提案委员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努力推动提案办理质量的提高。为使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政协领导及时了解提案中的重要意见和建议,2003年创办了《重要提案摘报》。5年来,共报送188期,中央领导阅后批示81人次。
    2006年,郄秀书等多位委员在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多件关于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认真解决存在问题的提案。会后,提案委员会组织提案者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进行了联合调研,形成了《关于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调研报告》。相关部门采纳调研报告中关于继续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的建议,免除森工企业债务8.24亿元。调研报告中关于改革中产生的富余人员国家应纳入分流安置方案予以补助的建议被采纳后,国家制定了森工企业下岗职工补贴方案,补助资金将陆续到位。
    每年政协全体会议闭幕后,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及时召开有全国政协领导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各承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提案交办会,组织各承办单位有关同志进行集中交办,进一步提高了提案交办的效率,为做好提案办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经与承办单位充分协商,每年研究确定出重点提案,采取提案委员会、提案者、承办单位“三结合”的方式,通过面对面协商座谈或联合调研,推动重点提案的办理。5年来,共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48次,进行重点提案调研24次,参与承办单位有关提案办理协调工作29次,有力推动了办理质量的提高。
    为增强办理实效,提案委员会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十届五次会议期间,首次邀请部分承办单位的领导,向各界别委员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通报办理情况和部门工作重点,产生了积极影响。
    5年来,全国政协先后与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协进行座谈交流。同时,利用召开全国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以及进行重点提案调研等机会,与地方政协交流提案工作情况,推动提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十届全国政协履行职能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十届全国政协选择了一批在经济社会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和高水准建言。
    十届全国政协期间,专题调研坚持深入调查与认真研究并重,反复调研、打造精品,对涉及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促进金融改革和健康发展等方面的课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形成了一批领导重视、影响广泛、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建议。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分别组织了沿黄(河)地区建设、东北振兴、珠三角、京津冀、西部大开发、北部湾发展等专题组进行深入调研,有关调研报告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稿件
· [两会特别报道]关注高等教育 2007-03-12
· 反腐倡廉:百姓关注 两会热议 2007-03-12
· [两会特别报道]高校盲目扩张导致三大恶果 2007-03-12
· [两会特别报道]关注环境保护 2007-03-11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工作人员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