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2025年新年论坛在北京物资学院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劳动关系治理创新与劳动者权益保障”。论坛上,来自政府、企业、学界等领域的数十位专家共同探讨了劳动关系治理创新与劳动者权益保障领域的前沿话题,他们认为数字时代要在劳动关系方面加强创新,以更好地构建劳动领域稳定秩序,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激发就业活力。
主题演讲环节,围绕“数智赋能劳动关系治理创新”,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就“数智赋能网约劳动高质量发展”发表观点,提出数字化的浪潮呼唤着加快网约劳动的创新,具体体现在要加快数智赋能的技术创新、数字经济的人才创新、数据要素聚集的环境创新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副司长刘燕从政府视角解读了在数字时代劳动关系不稳定性增强,指出要努力在不确定性中探求合理规制,以确保社会运行的确定性、在变化中推动构建劳动领域稳定秩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赖德胜从实践角度出发,指出缓解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促进青年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的三大任务,也是稳就业的难点、关键点、重点所在。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院长陈进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与新型劳动关系构建角度指出,电商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要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力、跨部门协作能力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在电商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灵活用工模式的广泛应用、提高对劳动权益保障的重视度、关注劳动关系认定的复杂性增加问题、深化合作与协同关系、增强AI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等。
围绕“劳动权益保障与宏观规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名誉会长常凯教授就“劳动关系治理创新与劳动者权益保障”主题分享了观点。国际劳工组织(ILO)北京局劳动法研究员涂伟则从国际视角出发探讨了高层社会对话与数字化转型,提出通过社会对话,可以对数字技术的目的、工作流程设计以及相关劳动保障措施做出选择,引导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影响。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法制室原主任、研究员王文珍分享了题为“创新与坚守: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关系治理”的报告,认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需要准确界定新就业形态,需要统筹考虑、分类施策。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会长冯喜良在“数智经济时代的灵活雇佣与劳动者权益保障”报告中指出,灵活雇佣模式在数智经济中日益普遍,呈现工作任务“碎片化”、工作时间“不连续”、劳动关系“非典型性”的特征。这对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政策和实践中寻求平衡,确保劳动者在灵活就业中也能获得应有的权益保障。
与会嘉宾还围绕“当前企业用工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思考”话题进行研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常凯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本次论坛深入探讨了数智时代劳动关系治理的创新路径,为推动劳动关系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会议为与会者带来了丰富的思想启迪,并为未来的研究与实践开辟了新的方向。
论坛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主办,北京物资学院承办。北京物资学院院长左敏表示,这是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企业、政府、高校多元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价值,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馨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