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落和平便开车前往秦长城遗址。他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每月至少三四次去长城沿线巡查。
内蒙古长城资源丰富,长城内蒙古段总长度为7570公里,占长城总长度的35.7%。固阳秦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将蒙恬在战国赵北长城北侧新筑的一道长城。1996年,固阳秦长城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年前,落和平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长城保护员。从那时开始,他白天翻山越岭巡查长城,晚上挑灯夜战研究长城,每天都乐在其中。与长城结缘20年,他最自豪的就是熟悉固阳县每一段秦长城的位置和特点。
落和平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长城保护员更应了解长城、热爱长城、保护长城。
多年来,内蒙古各地在长城保护中,不仅聘用长城保护员,部分地区还因地制宜组建了“马背文物(长城)保护队”“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保护草原深处、大漠之中的长城遗址。
随着一串串清脆的驼铃声在大漠里悠悠响起,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乌银小分队队长铁木尔萨那穿过荒原、跨过砂石沟,去查看一座建于西夏时期的烽火台。
沙漠、戈壁占土地总面积三分之二的阿拉善盟,文物遗址众多,仅在阿拉善左旗境内,就有409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汉代、西夏和明代三个时期的长城遗址均有分布。由于地广人稀、古迹分散,且专职文物保护人员相对少,文物古迹管理保护工作面临困难。
2015年,当地农牧民自发组成一支基层文物保护队——阿拉善左旗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保护、巡查散落在沙漠、戈壁深处的文物。
截至目前,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共组织8000余人次,对阿拉善左旗境内400余处古遗迹等进行巡查,并配合有关部门打击破坏长城墙体、烽火台等遗址的犯罪行为。
为有效保护长城遗址,内蒙古制定《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规划》,建立档案,在长城沿线设立了保护标志碑,聘用长城保护员1380人。自2016年以来,内蒙古累计投入长城保护资金近1.5亿元,实施抢险加固、保护修缮、环境整治等工程102项,有效保护了长城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历史风貌。
如今,内蒙古长城沿线地区紧抓文旅发展机遇,积极发掘自身优势,既让更多民众接触长城、感受长城文化魅力,又带动长城沿线百姓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在明长城脚下的清水河县北堡乡栜木塔村,年过五旬的张存弟与家人经营着颇有特色的窑洞农家乐。窑洞内整洁的餐桌上,摆放着特色菜谱:炖笨鸡、油炸糕、手工花卷等。
暑假期间,张存弟生意红火。“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待60多人,收入2000多元。”她说,“客人们主要是冲着长城来的。在家就能有这样的收入,前些年想都不敢想。”
在清水河县,明长城还延续到老牛湾黄河大峡谷,形成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壮观景象。近年来,清水河县着力提升这里的农家乐发展水平,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服务上下功夫,着力打造民宿、露营、乡村体验等丰富的项目。
“我们坡梁地多,主要靠天吃饭,种庄稼收成少,多年来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老牛湾景区李家大院经营者靳飞霞说,“这几年,依靠黄河和长城,县里发展文化旅游,我们开起了农家乐,生意很不错。”
靳飞霞表示,随着长城文化越来越热,来景区休闲、露营的游客越来越多,不仅吸引大量本地人,其他省区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景区收入比往年明显增加。
“近年来,在长城保护和发展上,内蒙古走出一条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高晓梅说,“未来,内蒙古将继续深挖长城文化、景观和精神价值,进一步开发长城遗址沿线文化旅游、休闲农业项目,更好‘串联’起长城脚下的文旅资源,让古长城不断绽放新‘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