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吟唱千年水与火之歌
2015-05-13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来到成都,怎能不到古镇黄龙溪?这个距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30余公里的古镇,因其古街、古巷、古树、古庙的保存完整性,在游客间收获了“第一古镇”的美誉。
  毗邻机场的地理条件,交融三国文化、龙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对川西建筑风格的完整诠释都使黄龙溪古镇当仁不让地成为“天府旅游第一站”。
  但,让这个古镇更富张力与魔力的,更聚人气和眼球的,则是这里吟唱了千年的“水与火之歌”。
  黄龙溪因水得名。史载黄龙溪自建安二十四年建场,距今已有2100多年。得名原因则与在成都平原上流传的“刘备观黄龙过清江之气象,沉鼎两江交汇处(今双流县黄龙溪),后在成都称帝建蜀”一说相关。千年之后,一尼泊尔王子在此地修行十余年后,被其父王传召回国继承王位的故事更让人惊叹这个川西古镇的人杰地灵。
  黄龙溪亦因水而兴,或许这里没有缀于密布水网间的江南小镇之烟雨婉约之景,但从那偶然依旧能听闻的“船工号子”中,却能触摸到这里伴随府河航运兴盛起来的坚韧与厚重。
  府河是古时成都最为重要的水路之一,也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水路路段。这自在情理之中,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表达了古时陆路于蜀的艰辛时,府河的航运之便理所当然地使其成为了成都输入输出物资黄金水道。黄龙溪正位于府河与鹿溪河(古称赤水)的交汇口,河面宽阔,水势平稳,是天然的码头。由于从成都来的下水船和从重庆、乐山来的上水船多在此停泊过夜,加上本地的运送牧山特产的船只,使黄龙溪河面帆樯如林。经年累月之后,水陆码头商贾繁荣,更有了“朝出锦官城,夜宿黄龙溪,日有千人恭手,夜有万盏明灯”的繁华景象。
  经济的繁荣推动着文化能量的蓄积与发展。在黄龙溪,水运的昌盛带来各地不同的文化,并孕育了富有个性特色的民俗表演形式——“烧火龙”。黄龙溪的“火龙”虽谓“烧”,但实际上,这已是每年从大年初二持续到正月十五的民俗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在被载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的名称“火龙灯舞”。
  “火龙灯舞”援用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龙”这个图腾文化的基础上,按照吉祥的“蛇身、鹿角、虎眼、牛耳、象腿、马鬃、鱼鳞、兽须”等物,创造了这项特色文化活动。《仁寿县志》和《华阳县志》记载认为,黄龙溪“烧火龙”之源大抵是南宋时期的舞龙表演,经过后世的不断改造、创新和丰富,便逐渐在黄龙溪这一水码头上形成了祈祷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民俗活动。
  所谓,“初二起舞,至十五毕,临河烧龙,撒灰于水,并祈平安。十六日至,又复离家,随河行船,只待来年。”水兴而演火,这蕴含着“太极”哲意的民俗表演,或许更体现了蜀国民众对“航运”的重视和对“水灵”的敬畏。所以,水与火看似相悖的主题,却能在此相得益彰源远流长。
  时至今日,“火龙灯舞”已成为川西平原上最具地域特色的历史人文表演之一,而“烧火龙”也作为一种民俗表演形式被带往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并受到当地民众追捧。
  来到成都,怎能不到黄龙溪?东经103°58’,北纬30°17’,黄龙溪古镇,火龙与水码头的故事仍在继续,静待您去聆听。

  本期稿件由本报记者叶含勇、许茹及双流县委宣传部韩国梁、党艳、曹月柳采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黄龙溪国际古镇镇长合作论坛"将召开
· 创新驱动 双流制造向世界级挺进
· 图说双流•城市影像
· 双流赋
· 双流:空港之城强势起飞
 
频道精选:
· 【思想】环境治理首先要政绩观“绿化” 2013-06-14
· 【读书】从IT到DT 2015-05-06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改革推进落实遭遇“软抵抗” 利益固化现象浮现 2015-05-07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