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双流交通区位图 |
中国西部,天府之国,双流就像是一颗耀眼的明星,矗立于成都平原,熠熠生辉。改革开放以来,双流经济社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引领着四川县域经济的发展。
2002年初,首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榜单出炉,双流首次以全国百强县的角色进入公众视野,位列第55位。此后十多年来,双流不断冲刺,去年底,第十四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报告公布,双流位列第14位。不仅如此,双流还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
地处西南一隅,不沿边不靠海,双流凭什么快速发展,进而与东部发达地区县域并驾齐驱?
古蜀农耕文明由此衍生,4500年历史沉淀深厚底蕴
双流,古称广都,与古蜀国成都、新都并称“三都”,后避炀帝杨广讳,改称双流。
“双流,可追溯的历史有4500多年。”陈伟芳是双流县文史专家,土生土长的双流人,对这里的历史如数家珍。
南宋史学家罗泌所著《路史前纪》有这样的记载:“蚕丛纵目,王瞿上。”传说古蜀国首位国王蚕丛最早居住在岷山石室中,后来率领部族从岷山迁至成都平原居住。他“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在成都平原发展农业生产。而“瞿上城”,就是蚕丛在成都平原立国之初的第一个都城。
有学者批注:“瞿上城在今双流县南十八里”,“在今新津县与双流县交界之牧马山蚕丛祠九倒拐一带”。
陈伟芳说,蚕丛氏在瞿上劝民农桑,成都平原也就开始从渔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其后,第二代蜀王柏灌亦曾建都瞿上。第三代蜀王鱼凫氏被杜宇取代之后,杜宇亦曾建都瞿上,教民务农。到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取代杜宇王朝,据有蜀地,也曾定都广都樊乡,即今双流县东部地区。这些古史传说记载表明,秦灭蜀以前,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代蜀王中,除鱼凫王朝外,其余都曾在双流建都。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东)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封子通为蜀侯,以陈壮为相,以张若为蜀国守,辖双流。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广都县。隋仁寿元年(601年),避炀帝杨广讳,借左思《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语,改称双流。
陈伟芳介绍,双流是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清光绪三年版《双流县志》载:“双流自古宜蚕,武侯八百株桑,近在葛陌,唐宋土贡亦有丝罗,今双流县境蚕价特重蚕市。法施于民二千有余岁,蚕丛之祀,宜莫如兹。”在宋代成都纺织业高度发达的时期,双流作为成都属县,不但为成都提供了大量的纺织品,而且是成都纺织业的重要原料基地。据文献记载,北宋的官布收入中,成都府路多达55万多匹,占川峡四路官布收入总数的97%,也是全国布匹生产最多的地区。
“除了农耕,蚕丛文明、秦汉古韵,在双流处处可见。”陈伟芳说,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成都交子,它比西欧纸币的产生早500多年。当时能在交子上印制各种图案的纸张,就是广都(今双流)生产的楮纸。
此外,双流还是古蜀军事文化中心,春秋时期,孔门弟子鲁人商瞿在此设馆授《易》;三国时期,刘备、诸葛亮曾厉兵牧马山;唐宋时期,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陆游曾游历于此。不仅如此,双流还有应天寺、永祚寺等“广都八景”,有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华庵、三县衙门,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黄龙溪镇等。
从“叫花子”县到百强县,双流续写勇立潮头传奇
从迈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的那一刻起,双流一直追逐前行。
“越往前走,竞争压力越大,如同一个‘金字塔’,每前进一位,各项指标都要随之增长,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双流县统计局局长邓永清说,如果不是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双流不可能一直屹立潮头。
事实上,改革开放之初,双流根本无法与周边其他县市相比。有一句顺口溜四川几乎人尽皆知: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
“那时,双流穷呀,许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大家都羡慕温江和郫县。”双流县企业家协会会长、三强轧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家双说,双流人走到外面都抬不起头。
穷则思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双流人敏锐地嗅到了机遇,当其他地方还在观望犹豫的时候,双流开始了它的发达之旅。1984年初,双流专门组织了70多名政府官员和经济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村社干部,赶赴沿海考察,随后提出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要求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应该说,双流赶上了好时机,抓住了发展的机会,这也成就了今天的双流。”曾多年在双流县发展和改革局工作,现任双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江玉能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成都市为推动生产力扩散,提高产能和效益,便把一些老化的企业和设备逐步向郊县转移。
双流借了政策东风。“应该说,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萌芽,但那时还不叫这个名字。”江玉能说,从沿海考察回来,大家心里憋了一股劲儿,瞅准这次机会,主动出击,与成都的企业对接,在政策、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像三强轧钢厂、联营焊管厂,当时这些企业在双流都是明星。”江玉能说,这类企业现在看来很普通,但在当时就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政府和个体合力致富求变,双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用江玉能的话说,那时基本上“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到1990年,双流工业总产值就实现了15.73亿元,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1.52亿元。
当时有一个轰动性事例把双流推向潮头。1983年底,东升镇创业者薛永新与时任塔桥村村长的林忠本达成协议,由薛永新出设备、塔桥村出资金,办起了木材加工厂。根据当时订立的“全奖全赔”条款,企业如果没有完成利润指标要全部赔偿,超过利润指标,全部奖励给承包人。当年,薛永新完成了超过利润指标3万元的业绩,把东升镇干部吓了一跳。县级领导指示,奖励一定要兑现,轰动一时。从此,全省各地喊响了“到双流创业去”的口号。
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双流落后面貌也彻底改变,“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的顺口溜,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便消逝在历史的洪流中。大批创业者的涌现,这个顺口溜有了升级版:“金温江、银郫县,企业家出在双流县”、“双流的票子、崇州的点子、温江的面子”,在成都平原上,双流的创业神话为人津津乐道。
“双流人敢闯、敢干,勇于突破自我,这与双流的城市精神是分不开的。”付家双说,“敢为人先、勇争一流、开放诚信、和谐包容”的城市精神,激励双流人接力赶超跨越。
双流在西部地区率先出台了转型升级的行动计划,一个中心就是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根据该计划,到2016年,双流要基本完成新型建材、绿色食品、机械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落后生产工艺的淘汰、改造和提升。
与此同时,双流加大了对新兴产业方向的战略选择。在2008年之后,双流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吸引仁宝、纬创等电子代工企业,并设立综合保税区,形成产业集聚。
目前,双流聚集了以笔电、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电子信息、新能源,以生物医药为主的生物产业,以航空维修制造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
在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目前已聚集工业项目390个,聚集大小企业近6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4家、上市公司26家。近3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25%,对全县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2012年9月,由成都电子科大与双流县院地合作共同建设、占地460亩的高技术产业园正式动工。园区由研究院、孵化园、产业基地三大部分组成,分别对应技术研发、初步市场化、产业化三个经济阶段。“这个小小的园区,能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200多家入驻,每年产值至少200亿元。”园区负责人苏波表示。
“双流土地、资源始终有限,只有通过‘产、学、研、政、金’融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实现长足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双流县科技局局长马骏介绍,除了力争电子科大产业园及中物院成都创新基地一期工程建成外,下一步还要力促四川大学、西南交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研究院产业园加快建设。
新常态下再出发,打造天府新区核心增长极
在双流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饶戈看来,双流发展历史有三次机遇,一次是发展乡镇企业,赚取第一桶金,第二次是统筹城乡试验,第三次则是天府新区建设。
饶戈说,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8年前推进“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就发源于双流县,曾一度被公认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之一。
而天府新区的建设,双流大部分区域纳入,这为双流新一轮发展又带来了一次重大机遇。
去年10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天府新区,至此,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浮出水面并升格为国家级战略,而当下的双流仍有318平方公里在成都天府新区范围内。
双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双流发展,作为中西部唯一同时拥有国际航空枢纽和综合保税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县份,“空港”是双流最鲜明的城市标签;双流拥有中西部首屈一指的科研优势资源和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是最需发挥的竞争优势;四川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双流顺势而为发展临空自贸经济重要契机。
在最近召开的双流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双流明确了未来航向:打造“天府科技卫星城,国际空港自贸区”,打造成都天府新区核心增长极。
双流县委书记周先毅说,确定这样的城市定位和奋斗目标,是基于四川天府新区发展、成都城市发展全局和双流县发展的现实考虑。
根据成都市着眼加快打造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群战略部署,成都将双流城市功能规划确定为“国际航空枢纽、天府新区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以临空产业为主导的宜业宜商宜居现代化卫星城”。
而天府新区建设,则又一次让双流勇立潮头。从双流经济占比来看,双流是成都天府新区壮大规模的重要支撑。2014年新双流GDP约占成都天府新区的34.9%,固定资产投资约占成都天府新区的3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占成都天府新区的47.8%。
从天府新区产业布局来看,双流产业基础扎实,是成都天府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双流初步构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临空服务业为引领、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无论是传统优势产业的支撑效应,还是高端成长型产业的引领效应,双流在成都天府新区区域内都具有先发优势和竞争实力。
同时,双流基础配套完善,还是成都天府新区项目聚集的重要平台。天府新区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全部位于新双流境内,西航港经济开发区、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综保区双流园区等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31.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4.5平方公里,同时双流还拥有综保区双流园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优势独特的功能平台。
“双流创新平台高端多元,我县与中物院、电子科大、西南交大、香港城市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同打造的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已初具规模,全县已聚集各类研发平台102个、其中国家级24个。”双流县科技局局长马骏说。
双流还把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推动双流发展的大逻辑,提出将重点实施“城市转型、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科技创新、幸福和谐”五大工程,以此夯实打造成都天府新区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坚实基础。
“打造成都天府新区经济核心增长极,总体目标是在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对标‘全国百强县’前十强,加快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迈进;具体目标是确保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为成都天府新区建设多作贡献。”周先毅表示。
本期稿件由本报记者叶含勇、许茹及双流县委宣传部韩国梁、党艳、曹月柳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