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给银行送来了一份大礼:非银同业存款免缴存款准备金。
据消息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12月24日,央行在一个会议上表示,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与同业借款纳入存贷比,但是存款准备金率初步定为零,上述机构不包括财务公司。
其实市场对存贷比调整早有心理预期。11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缓解融资成本高问题,要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
但同业存款免缴存准大大超出市场预期。有分析师认为,同业存款免缴存款准备金,其效果实质上相当于降准。
市场对此反应不一,有分析师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同业存款免缴存准降低了对短期降准的预期,但对缓解流动性压力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对银行是重大利好。但也有分析师向本报表示,同业存款免缴存准实际上对于经济基本面来说只是一个中性政策,对于增加银行放贷能力影响不大。
相当于下调存准三次
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央行同时确定了银行存贷款口径:存款、贷款均包括非存款类金融机构间的存放;有存款准备金,暂定为零;利率仍保持现同业之间规则,自行商定。以后同业存放仅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往来。
此前,市场曾有预期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并相应缴纳存款准备金。申银万国[微博]银行业研究报告称,截至2014年三季末,非银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同业存款为10.3万亿,包括了2.5万亿已缴准的保险公司协议存款,按20%的存准率计,预计补缴规模为1.5万亿左右。而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微博]则认为,存款准备金将多补缴1.76万亿(按9.8万亿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和18%的存准率计算),至少需下调三次存准率对冲。
但现在央行口风明确,同业存款免缴存准。
“总的说来,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银行存款免交存款准备金,其效果实质上相当于降准了。”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显而易见,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银行存款规模不下10万亿,纳入一般性存款口径以后,按照平均20%的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起码应交2万亿元的存款准备金。“如果暂时免交,在整体上拉低了一般性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杨驰说。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章俊亦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11月末人民币存款大约是110万亿,降100个基点是1.1万亿,1.7万亿的确差不多是150个基点左右,相当于下调存准率三次,每次下调50个基点。”
信贷不会井喷
“将非银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同业存款纳入贷存比分母早有预期,但这部分存款免缴存款准备金却大超预期,对银行而言是重大利好,极大缓解了短期流动性压力。”一名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
那么,非银同业存款免缴存准是否会引起信贷井喷?
杨驰预计,该政策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存贷比,给释放流动性留出更大的空间。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向《第一财经日报》称,非银同业存款免缴存准只是中性政策,对于增加银行放贷能力来说实质影响不大。首先对四大行放贷影响小,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来说倒是可以增加银行收益。其次,从市场上看,11月信贷增加超预期,供给和需求相对平衡,本轮政策对信贷有改善,但也不会大量增加信贷投放。
温彬进一步解释,因为对银行贷款规模限制较严格的合意贷款并没有放开,并且目前经济下行,信用风险上升,银行也会进一步甄别信贷投放对象的风险承受能力。
此举既然不能大规模释放流动性,那么央行意欲何为?
章俊分析认为,短期来看,央行的确有维护市场流动性的意图。目前A股市场的连续上涨让央行后续宽松政策的出台有所顾忌。目前市场流动性虽然受年末季节影响出现短时间波动,但整体并没有出现趋紧的现象,因此央行并没有迫切下调存准率的需求。但如果一旦非银同业存款被纳入存准要求,那势必造成市场流动性短缺,从而逼迫央行降准应对,但这会进一步助长A股市场的继续上涨,这是央行所不愿意看到的。
全面降准还有多远
对于非银同业存款免缴存准,业内普遍解读为央行对全面宽松政策的推迟。
“央行这么做,还是想尽量进一步推迟全面降准的时间。”中国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虽然央行通过一些局部的调整来改变市场的预期,但是当前经济下滑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但业内对全面降准的判断基本一致。
“全面降准存在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温彬向本报称,外汇占款不超9000亿,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市场对打新股较为活跃。而银行流动性方面,MLF只是延缓了市场流动性需求。为了稳定增长,降准有必要性。
“想给市场这种宽松的预期,但是光靠这个是不行的,缺点就是缺钱。所以我觉得明年上半年至少我们会看到新的降息和降准,而且降准的可能性更大。目前市场机构有很多的预测,最强的就是说明年6次降准、3次降息。虽然我没有这么乐观,但是方向应该是往这个方向走的。”张明说。
“我的判断是,央行不得不进行降准。”张明进一步向《第一财经日报》解释称,“目前消费层面,经济放缓导致居民收入放缓,消费短期内起不来;出口层面,人民币快速升值,出口方面短期内难以有进一步的反弹;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因外需萎缩起不来,房地产投资因产能过剩大量库存还是起不来。投资罕见地一块下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没有一些大的举措,就是对市场太乐观。”
张明称:“迄今为止央行都在尽力避免存量的放松,这就是为什么今年以来定向宽松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一个主流。为什么今年以来央行既想放松又不想全面放松呢?是担心结构性问题稳定性,但是迄今为止定向宽松的效果并不好,这是被迫转为全面宽松的一个原因。”
(本报记者覃荪、实习生陈志林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