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岭创投1亿元坏账
敲响平台偿付能力警钟
今年8月1日,红岭创投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则融资公告,称“福建1号项目”将于8月4日开始发标,发标金额为2亿元,年化利率为17.5%(项目方综合融资年化利率为24%),期限为18个月。公告显示,借款企业以房地产开发、出口贸易、高科技研发、酒店经营等为主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申请借款主要用途为一期项目俱乐部主体工程的装修,温泉工程建设、大门景观装饰、园林建设、别墅建设。还款来源则有三种,包括项目未来收益、实际控制人名下集团公司及其他多个子公司的经营收入以及项目其他的两块地可以作为银行融资偿还贷款。
P2P平台发布融资公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高达2亿元发标金额的标的却引起了许多投资者的注意。不少投资者根据平台公布的信息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在发标前夕,有投资者发帖进行质疑,“该标的借款人旗下负责的城市更新项目曾通过网贷平台发标借入资金,目前尚有7000万元尾款存在。与此同时,该借款人集团的一个子公司项目涉及重新借款。此外,借款人集团疑似子公司涉及合同诈骗10亿元”。
质疑一出便迅速在网络传播,投资者纷纷将矛头锁定借款企业。可是在此情形下,借款企业不但没有主动回应质疑,反而将网站信息删除。在投资者的质疑下,红岭创投于8月3日宣布暂缓该项目融资发标,对项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核实。据了解,8月8日,借款企业接待了一群投资者,对质疑进行了回应。8月10日,红岭创投再次发布公告,从8月11日上午开始恢复发标,并增加“投资宝”为发标平台。截至8月15日,红岭创投平台1.6亿元也已满标,投资宝满标4000万元已满标。就此,红岭创投为期10天的大标风波落下帷幕。
然而,2亿元大标事件还未平息,红岭创投又再度陷入大额标地失控的局面。8月28日红岭创投CEO周世平在其网站论坛上发表《利空来了,慢慢消化吧》的帖子主动爆出旗下广州纸业贷款项目出现1亿元坏账。这也是P2P网贷行业有史以来被证实数额最大的一笔坏账。由于涉案借款有动产质押,但因处置周期较长,全部借款将于到期前由红岭创投先行垫付。
贷帮宣布“不兜底”
“去担保化”惹纷争
进入2014年年底,贷帮网合作机构前海租赁批量出售的债券项目出现集体逾期,至今仍有1280万元资金尚难知晓流向,随后平台负责人公开发表“不兜底”言论,一时之间,P2P借款发生坏账、逾期之后,平台是否应该“兜底”引起了业界的广泛争议。
现今的股票市场已经初步培育了投资者风险自担的意识,但P2P行业依旧还是没能成功,刚性兑付已成为了行业继续发展的瓶颈。
今年以来,P2P平台频频出现项目逾期,尽管不少平台负责人坚持通过担保公司或平台自身实力来进行兜底,但大额坏账事件的曝光也令投资人对P2P行业担保能力产生质疑。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尽管P2P平台定位信息中介,但同时却不断为坏账项目买单,令平台频频陷入刚性兑付的困境,不少平台已经开始尝试“去担保化”,但真正实施落地却异常艰难。
目前来看,P2P平台往往采取两种方式来承担信用风险:一是凭借自身风控能力进行本息的全额担保,二是引入外部机构进行担保。当前,P2P担保思维依然沿用传统银行的方式对投资者进行“兜底”,即便发生逾期,也是由平台或者通过不断发标来进行填充资金坑,或者外部融资金额进入以承担坏账。
今年7月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官员提出,P2P机构应当明确定位为民间借贷的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同时P2P平台自身不得进行担保,不得承诺贷款本金收益以及不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透露,由于陆金所规模快速扩张,曾经为其担保的平安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即将触碰担保额度为注册资本金10倍的杠杆红线,因此,陆金所早已在酝酿“去担保化”的实施。
中投顾问咨询顾问崔瑜对记者表示:“P2P平台风险逐渐暴露,作为信息中介而非信用担保中介,P2P平台去担保化势在必行。但是如果现在楼市,一方面会降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会阻碍平台和行业的发展、成长。P2P要实现去担保化,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平台风控,强化项目信息披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