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正规军闯进
网贷业“洗牌剧”正在上演
2013年互联网金融被热炒之后,进入到2014年,各路资本已经开始加紧“跑马圈地”,国资背景、银行、券商、基金纷纷布局P2P,其目标很明确,借P2P平台杀入互联网金融。目前P2P行业格局正因为国资背景、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巨头们的介入,将引发网贷行业的变局。
国资大举进驻互联网金融后,网贷平台开始涌现出“国家队”。
其中,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于2012年3月正式上线运营,被业界认为是P2P网贷领域的典型代表;继陆金所之后,国家开发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和江苏金农公司联手打造了南京开鑫贷,P2P网贷行业又添一“国家队”成员;2014年3月份成立的众信金融,是一家由海淀国资投资的P2P网络借贷平台;5月份,陕西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独资设立是中西部地区首家国资背景的P2P网贷平台;6月份,安徽省供销社旗下的德众金融上线,是由安徽省供销社全资投资控股P2P网贷平台;7月份,武汉首家国资背景的京金联平台上线;同在7月份,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和首都科技集团宣布,已完成对互联网借贷平台花果金融的战略投资,蓝基金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一只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为300亿元,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
除此之外,A股上市公司也参与其中,乐此不疲。目前有很多家A股上市公司参与了P2P业务。
金融机构入场热情满满。其中,银行系P2P大致可分为自建平台和与第三方公司合建平台两类。除了招商银行去年自建的平台外,今年6月,包商银行号称国内首家主打互联网智能理财平台的“小马bank”上线,跟风者还包括民生电商和华夏银行等。
券商和基金亦在今年开始发力。广发证券旗下广发信德近日宣布对深圳P2P企业投哪网注资近亿元,持股比例超过30%;方正证券也在5月发布公告称,将联合顺网科技搭建P2P平台;而中信基金成立的类P2P平台“中腾信”已经开始在上海低调运作。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国家队”的入场既是P2P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又能促进行业向规范方向发展,不过,“国字招牌”的平台运营究竟如何仍待观察。
204家平台出事
11月份倒闭数量抵去年全年
在新网贷平台不断上线的同时,也不断有问题平台出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发生问题的平台共有204家,问题表现为提现困难、老板失联、网站无法打开以及诈骗等。
尤其是刚过去的11月份,问题平台数量达到39家,是近两年来网贷行业风险最为集中爆发的一个月。其中,浙江、广东成为重灾区,问题平台分别达到11家和8家,山东、福建分别有3家,北京2家,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分别有1家,对投资人造成较大损失。从具体问题类型来看,提现困难占61%,诈骗或跑路占31%,停止运营占8%。
相比爆发“倒闭潮”的2013年,今年仅11月一个月平台倒闭数量已远超去年全年。从今年倒闭平台的总体情况来看,就其背后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是建立平台是以圈钱为目的进行的诈骗行为。这类平台一般以“高息”、“短期标”吸引投资者,发布大量假标吸收资金后便卷款“跑路”,表现为平台突然无法登录或是负责人消失等。
第二是平台自融。指的是有资金需求的人自己设立一家P2P网贷平台,为自己或相关企业进行融资“输血”,资金并没有流向真实的借款人。这类平台的特点集中表现是高息短期,贷款人不多,但单个贷款人的贷款金额却非常高。自融平台在操作上直接触犯了银监会所划定的四条红线之一的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而今年上半年出现问题的中宝投资就是其中的典型。
第三是平台运营不善,无力支撑,最后选择关闭平台。平台运营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拆标”及期限错配导致平台资金链断裂,借新还旧的“把戏”没有及时跟上;另一方面就是平台本身的风控力度不足,让一些“坏标”上线,贷款无法按时收回,致使平台无法正常运营。
第四是被坏账拖累致死。随着P2P行业的野蛮生长,及一些国资背景的大企业乃至上市公司加盟到这个行业,各网贷平台加快了做规模、大肆圈地的步伐。虽然一些网贷平台对外声称坏账率只有1%左右,实际上由于没有第三方数据,其坏账率“全凭自己一张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