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9日,在广西南宁市举办的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金融界人士对人民币国际化展开热议。有观点认为,近年来人民币跨境结算增长态势明显,与此同时,人民币“走出去”也面临相应基础设施不完善致交易成本高等问题。
相关统计显示,近年来人民币跨境结算量明显增长,人民币跨境结算范围逐步扩大。有关人士认为,随着我国跨国贸易和投资的增多,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呈加快态势。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在涉及到的174个国家和地区中,截至8月底人民币跨境结算占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由2010年的1.7%提高至2014年上半年的24.6%。货物贸易进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比重从2010年的2.2%提高到2014年前8月的15.8%。
作为跨境人民币结算最早一批试点地区的东盟,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今年前8月,中国与东盟10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约占全部结算量的13%。2013年广西与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904亿元,占同期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89%。
有关人士指出,随着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人民币结算已成为一些国家规避金融风险的选择。
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流动性仍很低,与主流货币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仍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首先,专家认为,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和使用、结算、融资、交易等离岸人民币产品的发展均离不开清算网络的支撑,然而中资银行区域性的人民币跨境清算中心数量仍不多,难以提供高效的人民币结算、清算服务。
其次,业务创新力度不够,利用人民币在国外投融资存在困难。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曹彤说,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对外投资、人民币贷款基础上,应加大创新力度,如可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运用日常化,允许商业银行向其所在国央行以较低利率获取人民币贷给本国企业用于日常的支付活动。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我国银行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通过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与同业银行合作等方式,推动人民币稳步走向国际化。
自2012年12月以来,经国务院批准,浙江省义乌市、深圳市前海新区、江苏省昆山市、上海自贸区、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等地陆续开展了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等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的试点。
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中国银行人民币兑柬埔寨瑞尔现钞汇率挂牌仪式、中国农业银行东盟九国汇率挂牌仪式在南宁举行。专家指出,新的汇率形成机制有助于拓宽我国与东盟国家银行资金清算渠道,进一步完善中国银行间货币挂牌和交易体系,从而帮助企业降低汇率风险。
针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遭遇的困扰,有关人士建议,一方面通过加强各方协作,合力搭建安全、高效、便捷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和清算网络。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国家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协调解决人民币离岸市场交易的技术、基础设施和监管问题,推动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多元化。
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王纬说,中国与东盟每年有1500万人次的人员往来,每月有80万人次的游客进出,每周有1000多架次的航班对飞,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有广阔发展空间。建议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特点,加快个人跨境金融产品开发,满足多功能、多币种、多语种的个人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