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化改革的第一年,2013年年底,中央陆续出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政策调整,提出多项改革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全民的改革斗志。中国的改革正面临一个历史关键时刻,中国的发展承载着更重的民生、民意和民心的期待。
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无疑是极为核心的问题。改革有进有退,有成绩有缺点。人们在35年的改革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厚的物质成果,而且积蓄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理论界空前多元。人们开始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和解释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中国的高度对外开放,激活了中外思想和理论的交流、对接,使得中国有关改革开放的道路和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这是中国取得的最大进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作政协报告时特别提出“机制改革创新,科技管理创新,混合所有制经济创新”,是推动改革健康深入的重要举措。尤为重要的是“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模式,对于当前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经济结构存在“头重脚轻”(国企重,民营轻)的不平衡现象,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有的平衡产生了新的不平衡:民营企业的能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国营企业的创新能力。目前,中国的金融、经济和社会改革,都需要民营力量的参与,不仅会激发社会的公平竞争,而且会有利于社会稳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是推进社会平等、和谐的催化剂,必须给予特别关注。
此外,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这个战略目标中,中国的证券市场的稳定和繁荣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领域。对证券业人士来说,完善市场规则,树立法律权威,提升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增强业内监管的透明度,让公众享受改革红利,是证券业的历史责任。
正如李总理所说,中国的问题比预想的多,但是解决的比预想的好。面临今年新的问题和矛盾,着重“三个处理”十分必要:一定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处理好权利分配和利益共享之间的关系。在建立生态文明的同时,着力建立司法文明和权利(权力和利益)文明的“立体文明”的社会,让中国的改革真正成为世界发展史上最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