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在出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管理措施时,应该在创新本身的风险和消费者的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过度强调风险,就会扼杀掉金融创新,我国金融改革将会静止不前。
人红是非多,“宝宝们”也不例外。伴随着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关于其推高利率、缺乏风控、监管不足等方面的争论不断。“二马”争抢的首张网络信用卡还没来得及上线就被叫停,同时叫停的还有二维码支付。央行13日表示,日前已下发通知,要求暂停二维码(条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等支付业务和产品,央行称相关支付产品安全性有待完善。
对此,郭田勇认为,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支付便捷度,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消费需求,对消费者的金融消费有很大的改善。然而,从监管层的角度看,更关注互联网金融所伴生的风险,担心这些风险会演变成业务问题。
“任何金融产品都会有风险。”郭田勇说,“银行发行信用卡也有风险,比如也会发生如诈骗、携款逃跑的事情。”他强调,特别是,互联网金融这样的新兴业态,不可能没有风险。但是因此过度强调风险,就会将我国金融创新扼杀掉。
郭田勇也表示,任何新兴事物出来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或既得利益格局。“但不能让监管政策成为保护某一部分记得利益者的工具。”
郭田勇认为,互联网创新业务在大规模推广前,央行有责任提出安全风险方面的要求。此次央行只是暂停条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并非停止这些业务。央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需要时间来理解并掌握。“等待时机成熟,互联网金融这些业务还是会做的。”
此前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亦表态“不会取缔余额宝等金融产品,但会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此外,郭田勇还表示,互联网金融能突然间进入公众视野并大有持续兴盛之势,除了是因为互联网企业内在具有的创新精神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目前传统金融业仍然处于极其垄断的地位,压抑了金融创新和客户体验,反倒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提供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