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4年年会10日召开,与会成员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金融改革,难点在于如何在坚持改革的同时避免系统性风险。一方面,要允许出现局部性违约,释放风险,甚至允许个别金融机构倒闭破产;另一方面,基本稳住金融大局,尤其是稳住银行,避免出现挤兑。
国务院参事夏斌认为,当前改革要突破,难点主要是两个。第一,大规模启动改革,如何确保不主动引发难以驾驭的系统性风险。比如现在要想货币供应回归正常,有一些僵尸企业和银行就会出现坏资产,弄不好就是系统风险,经济系统能不能稳住,这是一个大问题。第二,各部门对改革方案意见不统一,怎么协调。
他说,当前既要坚持改革,又不能引爆系统性风险,这很难把握,主要看改革的策略。要清醒地认识到,风险已经客观存在,不容回避。要改变发展方式,真正让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部分僵尸企业和银行已经形成的坏资产就要市场出清,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家又不愿意看到经济中出现大地震,所以要讲底线思维。首先,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渐进改革的原则,改革方案的推出要讲时机讲策略。其次,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所以在这轮改革的市场出清过程中,个别金融机构不是不可以倒闭破产,但是要基本稳住金融大局,避免出现群众对多数金融机构的不信任和挤兑。
“倒闭破产这样的词太敏感,我们可以用市场出清这样的经济学概念。”夏斌说,“此外,对工商企业的风险处置,包括地方融资平台,动作可以大一些,但是要做好预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的观点与夏斌接近。他说,当前中国经济的突出矛盾集中在影子银行、房地产、地方债务三个方面,彼此互相联系,解决要靠对当前的利率双轨制并轨,这必然带来市场出清,很多风险就会暴露出来。比如说最近中诚信托的例子。解决的办法是要允许可控的局部性风险暴露,允许局部性违约的出现,把风险释放出来。
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也表示,中国经济要素市场的扭曲中,金融扭曲是最严重的。对金融市场扭曲的校正,可能是下一步经济改革最重要的环节。中诚信托的问题解决了,主要是政府托底的结果,但是风险还在不断的累积,最后总有一天会累积不下去。所以今年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可能就是能不能用短痛换长痛,是不是可以接受用短期的金融不稳定换取长期的稳定。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说,如果对所有的金融产品都实行刚性兑付,那中国永远不可能有健康的金融市场。应该明确风险责任,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这就要求必须有对资金价格的风险定价。而没有违约是不可能出现风险定价的,所以要按市场规则来实现违约,而不是回避它,这是下一步金融改革非常重要的一点。
会上,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樊纲还介绍了论坛换届的情况,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兼办公厅主任隆国强等6人成为第三届50人论坛的新成员,原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成为论坛学术委员会荣誉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中国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原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不再连任。樊纲表示,论坛成员选举首先由全体成员进行投票,最后由论坛的学术委员会根据已定规则确定,并要求新成员年龄在50岁或者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