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鹏:严防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
2013-12-06   作者:记者 刘振冬 张莫/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在商业银行从业近30年之后,李晓鹏有了新的职务身份——中投公司监事长。从工行的副行长到主权财富基金的监事长,在新角度如何看待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对他进行了专访。

  《经济参考报》:“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这是中央今年对金融工作的重要要求之一,中投公司作为大型金融机构的国有出资人代表,如何看待这一要求。
  李晓鹏:全球经济金融正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虽然目前呈现出复苏迹象,但基础仍很脆弱,不确定性很大。同时,中国经济转型也进入攻坚破难的深水期,要求金融改革必须以更大的力度向纵深推进。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中央提出“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要求,为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指明了方向。
  国有金融机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微观基础,监事会负有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职责。不久前,中投公司召开了“2013年中投公司控参股银行监事会工作座谈会”,我们把这次会议的主题就确定为“充分发挥监事会职能,积极防范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
  从国有出资人代表角度,防范系统性风险是推进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金融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从某种程度上讲,金融改革也是一个通过改革来不断消弭系统性风险隐患的过程。
  当前,正在研究或推行的存款保险制度、汇率和利率改革、加强影子银行管理以及金融机构自身采取的转型发展的各种措施,其实质都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内容,对稳定金融体系将发生重要作用。因此,要有序、可控地推进金融改革,就必须高度重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同时,有效防范和化解自身的系统性风险有利于金融行业的稳定。由于金融机构之间一般形成支付清算链条,各机构之间也存在大量的银行间市场交易,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一般位于社会信用链条与金融市场的关键节点,因此金融机构的风险容易引发整体金融系统的风险。这类案例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得比较充分。雷曼兄弟的破产,引起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美国次贷危机加速转化为国际金融危机。这说明,金融机构的微观稳定对于防范广义上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基础性作用。

  《经济参考报》:您认为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根本原因在哪些方面?
  李晓鹏: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指金融系统整体运行出现失效或崩溃的可能性。当然,这是从整个金融体系出发进行的广义分析。
  如果从狭义上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性重要机构本身面临的可能导致其运行失效或崩溃的可能性。
  系统性风险既可由金融机构内部因素引起,如战略失当、资产负债匹配失衡、资产质量大幅恶化、信息系统大面积故障、内部重大操作风险等,也可能来自于外部冲击的影响,如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市场流动性突然收紧、海外投资所在地政局动荡、重大自然灾害、输入型冲击等。因此,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既要从金融机构本身做起,防止个别风险系统化为体系风险,又要加快推进金融改革,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我认为,金融机构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战略失当对系统性风险具有决定意义。
  总结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经验教训,不难看出,有的违背了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这一商业银行发展的最基本规律,误读主动负债,过度使用杠杆,引发支付危机;有的颠倒了兼顾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一商业银行最本质的经营原则,片面追求盈利和规模目标,过分加大考核压力,制造“唯利唯大是图”的经营氛围,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和根本利益;有的不顾实际,盲目创新,只顾一时繁荣,终究埋下了系统性风险的祸根。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要求监事会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加强对发展战略的审视和监督。

  《经济参考报》:在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加速,行业准入门槛降低的大背景下,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有大行在规划发展战略时应该注重哪些方面?
  李晓鹏:制定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目标并选择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案,必须坚持战略思维,把握好抓住机遇、适应阶段、围绕中心、明晰目的、统筹兼顾、着眼全局的战略原则,确保战略科学合理。结合当前转型发展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的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转型发展与适应阶段的关系。银行转型发展是无可争议的发展趋势。但“怎么转”、“转多快”,必须准确把握外部经济环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辩证地把握业务转型的步伐,既不能故步自封,路径依赖,转型迟缓,错失良好的增长机遇,也不能过度强调跨越式发展,出现转型过急和调整“冒进”。
  当前,全球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构建更低资本消耗、更高服务附加值、更具多元特性的业务模式。顺应这一趋势,银行业要逐步摆脱对利差收入的依赖,创造新的发展空间。但是,这一转型的步伐是逐步实现的。在中国资本和债券市场不够成熟、直接融资发展还需时日的情况下,仍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作为重要支撑并长期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在制订发展战略时,不能超越这一现实国情。
  事实上,国际同业的实践也表明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需要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桑坦德银行是一家知名国际银行集团,其1988年23.8%的非利息收入结构与国内目前的情况极为相似,历经24年的经营转型,其非利息收入结构提升至2011年的34.9%,仅提高了11个百分点。因此,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较为复杂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状况,制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并做好长期的转型准备。
  二是正确处理信贷结构调整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银行的转型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中心。当前,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些都必须依托实体经济的加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必须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相适应,贷款不能过度投向政府融资平台、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信贷工作不能因实体经济出现的暂时困难而失去支持的信心。这既是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规避系统性风险的有效途径。
  三是正确处理财富管理与普惠金融的关系。有效满足民生金融需求是构建内需驱动型增长方式、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也是夯实银行客户基础的根本途径。民生金融既包括富足人群的财富管理,也包括人民大众的普惠金融。银行在优化调整客户结构过程中,既要看到优质客户群体的市场潜力,通过加快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防止错失转型发展机遇;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让更多的民众分享经济和金融发展成果。如果在基础金融服务方面出现疏漏,不仅影响银行客户基础的拓展,而且也会因社会责任缺位而引发声誉风险。
  四是正确处理综合化、国际化经营与集团管控之间的关系。实施综合化、国际化战略是大型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获取协同效应、改善收入结构、提高抗周期波动能力的客观需要。但是,综合化、国际化蕴含一定的系统性风险,需要较强的集团管控能力,加强跨区域、跨市场的风险识别和监控,避免风险交叉传染。首先要加强集团风险总量控制。其次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再次是构建集团管理新体制。要建立交叉销售、协同研发、统一管控的集团营运体制,形成“纵横平衡、条块融合”的组织架构。
  五是正确处理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守住风险底线的关系。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以其业务处理模式、数据挖掘、客户体验等优势激发了银行参与的热情。但是,创新是把“双刃剑”,在高度重视、积极推动业务创新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其中蕴含的风险,坚守风险管理的底线,防范业务创新引发系统性风险。一要守住客户信息安全的底线。二要守住系统安全稳定的底线。三要守住以金融服务为主的底线。

  《经济参考报》:截至2012年底,汇金公司控参股机构由2003年的2家发展到20家,资产总额68万亿元,约占全国金融业资产总规模的一半。作为国有出资人代表,中央汇金公司如何在公司治理框架下发挥建设性作用,与有关部门一道推动控参股金融机构在微观层面防范系统性风险?
  李晓鹏:中央汇金公司的理念是,不仅仅是注资,更重要的是促进控参股机构建立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司治理各方主体在系统性风险防控中的责任,并与有关部门一道形成合力,建立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内、外防控体系。作为国有出资人代表内设的监督机构,中央汇金公司监事会承担着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责任。我们要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发挥好建设性监督作用。
  在这次“控参股银行监事会工作座谈会”上,有关部门领导也提出,金融系统性风险具有外部性、隐蔽性、脆弱性、突发性、传染性等特征,需要在有关单位之间建立联络协同机制,以适应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需要。自2009年以来,我们连续举办控参股银行监事会工作座谈会,并邀请有关部门到会给予工作指导,通过座谈会这一平台,明确了国有金融机构监事会在防范化解所在机构系统性风险方面所肩负的责任与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并加深了对监事会发挥高层面、独立性、内部监督的“三位一体”优势的认识。而且通过座谈会这一平台,各家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交流沟通,围绕金融改革发展与制度创新进行互动,也有利于中国特色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持续改革创新。
  近年来,各家银行监事会围绕房地产、融资平台、理财业务、产能过剩行业、新兴业务、信息系统、综合化及国际化等重点风险领域,持续开展调研,关注相关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状况,并及时向董事会、管理层提出独立监督意见或建议。
  中央汇金公司将继续遵循公司治理,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公司治理规定的监事会职能框架,脚踏实地开展履职、战略、风险和财务监督,更好地维护股东权益,支持控参股机构的董事会和管理层依法合规开展工作,力争在监督质量、监督重点、监督时效和监督激励上有新的进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搭建亚洲多边金融机构之机千载难逢 2013-10-08
· 新型网络攻击直指金融机构 2013-09-24
· 银行金融机构建反假币联络机制 2013-09-22
· 国务院:支持民资设立金融机构 2013-08-22
· 7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减少245亿元 连续两个月减少 2013-08-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