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岁末年关,银行纷纷揽储冲刺,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将全部或部分期限的存款利率上浮到顶。一些银行为争夺存款,以“存款返现”、“存款送礼”等方式变相高息揽储。2014年以来,不少银行的“吸储大战”仍在继续。
不少网民表示,银行违规揽储屡禁不止,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不利于实体经济成长。银行业应改变单纯靠“吃息差”的生存模式,寻求多元化的增长方式。同时,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让银行把竞争方式“摆在明处”。
疯狂揽储扭曲资金正常流转
网民认为,“存款返现”“存款送礼”等方式相当于变相的高息揽储,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促成了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已明显触碰监管红线。近两年来,每逢季末,银行新增存款明显增加,次月则明显回落,冲指标的揽储扭曲了资金的正常流转,影响了资金的利用效率,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成长。
网民“刘志彪”认为,当下流动性紧张的根源,一是资金不敢进入实体经济,在金融体系内进行自我封闭式循环,玩“空转”游戏“博差价”;二是资金长期错配,比如大量进入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及高杠杆的理财产品,深陷泥淖,进得去出不来。信贷总量并未缩减,但结构性不平衡加剧,大量市政项目没有收益甚至是负效益,资金固化严重。
“买钱”源于内外压力
网民“李宪铎”指出,存款成为银行内部对分支机构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压力层层分解,几乎每个支行员工都有揽储的压力。
网民“黄飙”认为,在存贷比的约束下,银行既要扩张贷款,又要降低存贷比,只能多拉存款。在这种情况下,季末、年末突击冲量的行为难以避免。
此外,网民指出,银行拼命拉存款,和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与银行抢食不无关系。
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网民“简单的小政”建议,考核目标应该动态和浮动化,取均值,绩效核心在于保持每年净利润递增和成本递减,当各银行都不以揽储和考核为目的时,资金效率才能最大化,而不是每个季末年末在银行系统里倒来倒去。
网民“赵锡军”认为,当前我国银行业过于依赖利差,对于银行而言,只要能获得存款,就能挣到钱。许多银行只求规模,不求效益,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增长模式。国内银行业亟须扩大中间业务,寻求多元化的增长方式,才能摆脱“野蛮发展”、恶性竞争的现状。
网民“李永壮”指出,尽管我国已经开启利率市场化进程,但利率上浮空间只有10%,中小银行即便上浮到顶,与国有银行相比也无明显优势。由于缺乏合法的价格竞争手段,处于劣势的中小银行将违规吸储当作法宝。只有适当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让银行把竞争摆在明处,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网民“郭田勇”表示,高息揽储屡禁不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