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民间资本到民营银行 路有多远?
2013-12-31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字号

  民间资本找不到出路,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话题了。一方面,我们急需民间资本更加活跃;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也急需金融的帮助,非常的缺血。那么,这两者为什么老是对接不上?如何才能让民间资本找到出路?民间资本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李稻葵、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如何让民间资本找到出路?从民间资本到民营银行,路有多远?

  张忠来是温州一家文化公司的经理,他的公司有14名员工,做庆典晚会,是最典型的小微企业。张忠来一直想通过银行贷款来壮大自己的企业,但苦于没有抵押物和担保人而没能成功。最近听到政策的变化,赶紧到银行咨询。

  工作人员:有没有房产(在你)名下。

  张忠来(温州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目前还没有。

  张忠来的理解是,央行取消了利率下限,这样在高风险、高回报的原则下,银行有可能会对降低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可就这次的咨询结构来看,现在的贷款和以前的门槛一样,没有任何大的改观。

  张忠来(温州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利率其实不是最关心的,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国家出台这么多政策,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讲,贷款能不能贷给我们。(如果)不能贷给我们,比如它利率再低,低于5(厘),低于基准利率,对我们来讲贷不出来,还是没用的。

  与张忠来一样,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也有这样的担心。

  凌荣清(上海真真净净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它们门槛也不低,我们本身很难贷到款,我们平时就利息适当高一些,我们有可能能借的到的话,也是蛮好了。

  杨奇才(上海奇欢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当初贷款,就是在基准利率上浮15%,还是蛮高的应该说。本身它就需要钱,本身也没什么钱。所以说,当然还是希望国家能够更多地支持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

  李稻葵:金融体制需要本质上改革 需要大批草根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很多的民营投资者找不到去处,很多已经是非常拥挤的产业,积聚了大量的民营资本,利润率越来越低。可是另外一些利润率很高的部门进不去。

  另外,金融体制也有问题,我们经常说这个比喻,就是很多参天大树,没有灌木,没有草。参天大树只是给大企业服务,给小企业提供不了服务。为什么?再说的本质一点儿,大的银行是靠硬的信息来管理的,比如基层的一些贷款员把一些基层的潜在的客户变成电脑的信息传给北京,传过总部,传给上海。但是这个硬的信息传上去之后,马上很多非常鲜活的软信息没了,但是小企业大量是软信息,创办人是不是靠谱?行不行?所以怎么办?这需要本质上改革,需要一大批的小型的、草根型的金融机构进入,从而用草根的金融机构帮助草根投资者,互相帮助。最直接的就是,允许一部分的民营资本去办小型的、微型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

  比如说我们国家大概有一百家股份制的和大型的银行。但比如说美国是同样的大陆型经济,他除了几十家大型银行之外,还有大概600多家社区银行。多年前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看一个广告,开始不懂,现在回过头想就明白了。这个广告是本地的银行在当地电视台做广告。这个广告是这家银行的职员打着领带,穿着西装,很正式的在上班的路上,一路走,一路跟很多朋友打招呼,一边是卖海鲜,一边是开餐馆的,一边是修车的,最后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客户,我帮助他们成功,最后是一家小银行的名字。这就很鲜活。这就是说一部分人是朋友,是哥们儿,一起在一个区域长大的,知根知底,他能够用个人的职业信誉来担保,我给这个人贷款,通过他的贷款,把周边的企业拉火了,我们缺的就是这个。

  刘戈:高大上的银行和草根型的企业匹配起来太难(《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们现在的大银行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的规定,这些规定是正确的,它是为了降低他的风险,但是他在和具体的这些小商户对接的时候,他一定是有问题的。

  我在东南亚就看到了一种情况,银行是一天一贷的。就是早晨起来以后我贷给你,在市场里面,那你去进一条沙丁鱼,然后你这一天卖了,晚上的时候,我就结贷了,那这一天的利息是多少?很多利息也挺高的。但是这对于那一些小小的创业者,那么买一条沙丁鱼的这笔钱对于一个农户、一个小贩来说,他可能拿不出来。所以他必须是很小的,很草根的这样一些银行,他才能完成这样的工作。否则这样一天一贷,劳动力成本就很高,大银行负担不起这样一个劳动成本。

  当很多的企业已经就在社区里面,很多的小企业,它就根植在社区里面,区域性很强。那么和他配套的这些银行,都是高大上的银行,都是总部在北京的银行,都是住在金融街里面的银行,那么这个银行离着这么远的管道,他的这套体系真的和具体的乡土镇里面,他需要的这种金融环境也好,文化环境也好,匹配起来太难。

  李稻葵:中小型金融机构要松绑 实体经济本身也要松绑(《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想除了这个中小型金融机构这方面要松绑,要大大幅度的放宽之外,实体经济本身也要松绑。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石油,一说石油,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必须要是大企业来做,要监管,这是不对的。其实石油行业有大量的上百个子行业,真正一家石油公司不是什么都干的,钻井是专业公司,运输是专业公司。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应该一项一项一项的,实事求是的,把这些大的行业把它拆开来,一个一个子行业去放开。比如石油里面,探勘可能需要花钱,那么你钻井那部分是不是就可以放开了?钻井本身这个行业,实际上是规模有限,因为最需要花钱的是整个探勘加整个融资,那是要花钱的。如果就是勘探、钻井本身,就像我们盖房子那个建筑一样,建筑实际上不需要花钱,开发商需要大量资金的,所以可能需要实事求是的,一项一项打开,就解包,打开、拆开这个盒子,一个一个的发糖。

  李稻葵:我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可以由民营经济提供(《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特别寄于厚望的是基础建设,关于基础建设,一般人认为这个东西当然得政府做了,不一定,真的不一定。我举个例子,比如香港、纽约,很多基础设施还有公共服务是民营经济提供的,是民营投资者提供的。香港的大部分隧道都是公司投的。反过来问,哪些隧道是政府投的?很少,大部分是民营经营投的。怎么投?就是给他一个运营期,说20年你们运营,然后费用跟通货膨胀挂钩,政府承诺这方圆20公里,我不修隧道了,我保证你的流量不能太低。再比如说纽约,纽约垃圾的收集是私人公司干的,私人公司通过竞争,通过拍卖,参与投标,政府给他了,然后政府给他一部分钱,政府再监管质量,然后民营经济来做。

  关于这些事情,我寄希望于一些地方政府多创新一点儿,三中全会给我们冲响了号角,给地方政府开了绿灯,让他们去实验。这方面我觉得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应该多跑基层,多给我们提供一些信息。

  刘戈:民营资本应该和社会需求门当户对的结合起来(《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民营资本有大量的闲钱出不去,主要是跑到房子里面了,就跑不到实体经济里面。所以实体经济缺金融管道,能够有合适的金融管道和制度设计,那么我觉得民营资本和整个社会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门当户对的结合起来,那么民营资本也有了出路,然后我们很多的社会事业,很多的基础设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4G,看上去很美? 2013-12-20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一线城市房价明年涨多少? 2013-12-19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治理“三乱”必须遏制执法获利 2013-12-19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打击假药 标本须兼治 2013-12-17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房地产最后一枚铜板 你敢赚吗? 2013-12-1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