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打击假药 标本须兼治
2013-12-17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字号

  天花乱坠的广告、神乎其神的疗效、难以置信的价格,在这样铺天盖地的药品宣传和销售面前,您是不是会觉得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呢?您又会不会想到,在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制假、贩假的假药销售网络?近期,公安部门在全国多个地区采取行动,破获了多起跨地域的假药犯罪团伙,为我们揭开这个造假体系背后的秘密。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假药治理,如何才能标本兼治?

  假电台、假导播、假话务,遍布全国的售卖假药网络浮出水面。

  杨涛(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总量总共是2600箱。银行资金流量有一点多亿。

  浙江、北京、天津、山东公安联合行动,跨地域假药犯罪团伙全部落网。

  虚假药品电台广告:原价98元的鹿血旺拉发改委给一些税费的减免补贴。

  陈师傅(受害者):像感冒一样,发烧。

  田某(犯罪嫌疑人):公司给一个话术,就按那上面说,跟他一说,他确定订购了。

  假药如何大行其道?造假者为何铤而走险?

  舒某(犯罪嫌疑人):他们死掉的,家属都不退(药)的,人死掉都不退(药)的,就把那些品种给留下来。

  邱宝昌:凡是宣传治愈率和做患者证明的 都是虚假宣传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现在造假的,售假的越来越高明,欺骗性越来越强,他通过购买一些时段和波段,因为是正规的电台,正规的传媒,所以欺骗性更强;另一方面,他不是简单的制作包装,而是把造假表面合法化,让老百姓去相信这个正面的报道,去销售一些假药,劣药,甚至有的不是药,是食品、保健食品,宣传有治疗,然后还利用人们普遍相信的一些祖传秘方,或者新研发的一些产品,对某一些科学上有定论的,难以治愈的,或者根本不能治愈的,只能去缓解的它都能治,它能包治百病。

  有的人用这种消费者的证明广告,不看广告看疗效,这本身就没有疗效的去忽悠,误导观众。实际上还有报中报,有些正规的报纸没有这种虚假广告,但发行的时候在正规报纸里面夹带一些非法药品的广告。还有一些网站开辟了卖药的网站,这些药都能包治百病,特别是很多患者在这个久病不愈,被这个病折磨的时候,一看到一线希望,看着又是正规媒体,所以他就非常相信。

  有一次,我在外地出差,晚上那个地方刚地震,所以我晚上睡不着觉,怕地震,我夜里把电视打开,在地方频道看到一个很著名的明星在卖药,卖的像是保健食品,它有这种功能、那种功能,这个人又是大家比较信任、比较喜欢的。所以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相信,为什么?因为我知道保健品不能宣传治疗的功能,疗效,治愈率。药品也不能宣传治愈率,它有治疗的功能,但是不能宣传治愈率,95%,88%都是不允许,并且做消费者、患者的证明,所以我感觉是虚假的,但是为什么这么多?而且它不仅仅是单一的电台,还有网络媒体、平面媒体,以及一些户外的小印刷品广告。

  张鸿:虚假广告现在越来越产业化、规模化 也越来越不易识别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对这个行业特熟,我关注了这个行业很长时间,我会在下半夜的时候看看他们有多少被包出去的这种节目,有时候也会听一下他们的广播,买一下那些报纸,有的报纸根本就不是正式的出版物。另外,作为家里的晚辈,家里的老人经常会信这个,所以我就一直研究这个,我觉得他们现在越来越产业化、规模化、上档次,越来越不易识别。

  比如我们的长辈一般来说会相信什么?一般他会相信媒体,如报纸、电台;第二,他相信公章,前几天我们家报箱里就又收到盖着N多公章的那种协会,什么心脑血管、糖尿病的这种协会,然后他们组织活动,这个活动还免费。第三,还相信外国人,这种活动现场会有一些外国专家,说是诺贝尔奖得主什么的。第四,还相信像长得道貌岸然的人,如果我要是被他们骗去弄这事的话,估计信的大爷大妈会挺多,我也提醒电视机前大爷大妈,我们这种人不会去干那个事的,要是干的话您也别信,先举报再说。

  这些年一直我们看到好几轮的治理,包括今年对电视的医药广告的治理就已经好几轮了,所以现在其实你在卫视上,在大的电视台上你很少在下半夜看到这些东西,但是越是小的电视台,可能这种广告占它的收入份额越大。所以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硬广告,现在已经基本上不做硬广告,因为硬广告现在打的很厉害,有的就是承包时段说做节目,然后广播里也能承包各种时段。比如我承包一个时段,说我做的是一个健康节目,是一个打电话直接咨询的健康节目,然后它就利用这种节目找一些托儿,医生也是假的,给你娓娓道来,说治这个病可能得需要什么药,那些听的大爷大妈们可能就会很相信,因为一看还是节目。此外,现在好多报纸的版面也可以买断,然后以专题类的形式来做这种广告。

  邱宝昌:虚假广告的广告量巨大 相关部门没有精力去一一鉴别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查处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只要是国家正规媒体,它在审查广告上,从形式上,都应该要完备。例如有营业执照,有广告的具体的地址,包括产品有没有这种功能,是不是药品?如果是药品,要经过卫生部门批准,有食药部门、广告主管部门批准才能上。但这是真的是假的,有没有批文,是不是伪造的,有没有那种功能,是不是篡改的?因为广告量非常大,每一个如果都去鉴别,那相关部门可能其他事都干不了,所以这在倒逼我们的制度要改。我们讲广告法,广告的传播者、发布者在没有尽到应尽的审查义务,或者是明知、应知是虚假广告发布的,肯定要承担责任。但一旦发布虚假广告了,那些电台、电视台,就说我不知道,我尽到审查义务了,需要的东西它都有。

  这次新消法修改,对与消费者生命健康有关的广告,如果发布了虚假广告要承担责任,广告发布者,不管你是明知还是应知,都要承担连带责任,这是很多有识之士呼吁了多年。包括广告法38条一定要改,监管也容易了,我从源头上怎么管?我管最后,你只要发布了虚假广告,你就没有权利,或者就不应该从发布虚假广告当中获利,还有广告费用的问题。如果你是明知和应知,行政部门要处罚你,如果你要是参与造假,给消费者或者给受众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要按照广告虚假广告来处罚。所以我认为广告法改的时候,要让这个广告的发布者、经营者获得不了利益,就能够规范好广告市场。

  张鸿:现在的虚假广告做的都像鸿篇巨制 就是我在现场也会信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中老年朋友在明处,这些骗子在暗处。他的手段很多样,比如说我们家老人去参加过N多次那种活动,也是看了广告,或者收到了这种假报纸,然后看了盖了公章,说免费测血糖等等,而且去了以后发现还管午饭,还给你一桶油,然后人家也不说卖药,就说说大爷大妈您回家吧,信任度就增加了,反正也没掏钱。回家以后偶尔会有一个电话追过来会说,大妈,您现在的血糖怎么样?然后过一段又来,说我们这又有一个活动,您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另外一个大叔,他最近治好了,您可以来试一下。然后去了一看,那大夫都鹤发童颜,那肯定就信了,再加上几乎所有的这些病都是针对乙肝、糖尿病、白癜风、男性性功能什么的,这些都是几乎在西医里面,在科学领域里面已经判定了这是无法根治的。如果家里有这样的慢性病人,大家就都能理解,就是既然能试一下,何不试一下呢?老人也不在乎这个钱,只要能治好,什么钱不能花呢?就是这种心理,他会一点点的让你相信。人家不会一上来就让你一眼看穿,一眼看穿那就不叫骗局,步步惊心的才是骗局呢,到最后你才相信。

  这里面的产业链包括什么?据我了解,除了一个一个的药商以外,还有公关公司,它其实今天卖这个药的是公关公司做的,明天卖那个药也是这伙人干的。它把这一片,比如附近周边几个小区的大爷大妈全拿下。我们今天在这这么说老年人,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如果我们到了那个年纪,如果我们有慢性病常年的折磨,可能我们也会这样轻信别人,虽然我们心里边可能觉得自己抵抗力比较强,但是那些老人很多都是知识分子,也觉得自己抵抗力很强,所以我的意见是,我们不要轻易的相信自己有那么强的抵抗力。包括前天的焦点访谈也播了,免费到苏州去旅游,然后现场给你播大片,那都是像大国崛起一样的巨制,什么美国花旗制药,全是这种,一看不由得你不信,我想就是我在现场也会信。

  我们回过头来,不要去那个现场,不挑战自己的抵抗力,一旦听说这个事,先打听一下这个公司叫什么名字,你们药的批准文号是什么?家里儿女都可以上网,一查能查出来。

  邱宝昌:社区街道和居委会都应该行动起来 不要让老年人上当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因为中老年人,特别是患病的老年人,他都想把病给治好,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有一些病变是不可能根本治愈的,它只能去减缓,但是他有一种身体上、心理上的一种希望,然后正规医院不会给他包治百病,所以他就有试一试的心理。再一个,现在的年轻人有孝心,有的是年轻人帮他买,有的老年人有一定的积蓄自己买。有的通过洗脑,比如在这样的推介会里面,突然出来一个老头或者老太太说,原来有什么,吃了这个以后确实治好了。很多人就相信了,它有很多这种虚假营销手段,让你上当受骗。

  我认为第一,不要怪老年人容易相信,责任不在老年人身上,我们应该给老年人安度晚年的良好环境,包括这种非法营销的环境要整治。实际上我们有社区、有街道,有相关的监管主管部门,像一些人到小区里去拉老人开会,他有没有手续,他是非法集会还是其它的?我们社区应该要过问一些。如果应该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去举报。我们社区实际上是有管理委员会的,有家政,有基层组织,这样就会有一个联动。再一个,对老年人要有普及教育,普及什么教育?消费者永远终身受教育。我们的社区,街道,各个部门应该对老年人保护要落到实处,我们的社区,街道、居委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包括我们做晚辈的年轻人要对家长有善意的忠告。

  张鸿:警方和工商应主动惩治回收剩余药、过期药的二管道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其实,有护士参与确实让我挺惊讶,但我相信这是个案。让我觉得担忧的是什么?有时候我们路过街道看天桥上的楼梯上贴着回收药,我一直在想这药都收哪去了?因为家里也有废药,医保也有。我们经常有新闻说,医保里圈出一些药来,因为它是能挣钱的。比如有的就是从医保里开出来的药,然后他也用不上,就卖给别人挣点钱。

  现在医保会限制开药量,但这里面牵扯两个问题,一个是过期药,那个地方贴的是过期药的回收,过期药的回收我们国家是有严格的法律,那属于危险品,必须得有专业的回收渠道,就是医院或者药店没卖完的,过期了,必须得是专业的回收渠道,但是片子里播的护士的这个叫剩余药,就是我们俩同时用一款药,每个人用半瓶,她节约出来一瓶。或者是我出院了没用完的这些药,然后她拿去了,这叫剩余药。剩余药,我们国家没有法律,都是各个医院有自己的规定,但是这个规定不是法律。比如,肯定是一些小的药店、小的医院,被这些产业链,被强大的公关给攻克了,攻克了以后就会重新包装。它分工特别明晰,这些剩余药能弄一个新的包装,凑够一盒就是合格的了。

  现在专业的管道我们已经建成了,绝大多数的药在医院、药店这些在专业的管道里流通,但现在问题就是,这帮坏人弄了一个二管道,我们主管道的一些废料,比如过期药、剩余药这些废料的处理,我们没有纳入到主要的监管渠道里面来,或者说我们监管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严。我今天搜索过期药品,刚打完这几个字,底下有自动的联想,就是过期药品回收电话什么的,全是广告,全是市场。所以如果说我们的警方,或者工商部门很主动的做这件事情,那么他们去到那个搜索框里搜索一下,大概有一些人就可以落网了。

  邱宝昌:现在应暂停网络销售药品 因老百姓无法甄别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患者和一般的人就是看包装。就是专业人员也不能凭肉眼看,他也需要检测。所以只要它有正规的包装,它一般是合格,所以他就能蒙骗人。我认为从生产环节来讲,我们的监管和流通是很严的,卖是在药店里,它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再一个,国家对这一块的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八已经对这种在药品当中搀杂私假,对消费者、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最高有死刑,所以说法律不可谓不严,但怎么去监管?怎么去能让他不规避法律,或者是监管,如果不是公安出重拳,可能这还会存在。

  我们的药品生产,一些好的科技手段,怎么能够把它制度化,让造假者无缝隙可钻。还有一个就是网络销售,实际上网络卖药的经过正规批准的可能几十家,但是你要是打开网站卖药的,肯定有成千上万个网站,这里面就鱼龙混杂。如果说有几十家经过正规批准的,有成千上万是假的,那么普通消费者就无法辨别哪是真的,哪是假的,因为真的被成千上万个假的淹没了,所以这时候是不是能够暂缓或者暂停网络销售药。当然,网络销售有很多的便利,因为药品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现在监管又不到位,等时机成熟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房地产最后一枚铜板 你敢赚吗? 2013-12-11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比特不是“币” 还敢买吗? 2013-12-11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治霾捷径在哪儿? 2013-12-11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楼市:各地密集调控 诚意几何? 2013-12-11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三乱”顽疾 谁该服药? 2013-12-0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