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伦·哈伯德和蒂姆·凯恩合作的新著《平衡:从古罗马到现代美国的强国经济学》引发美国媒体及学者的广泛关注。这部书以经济学的视角,回顾了古罗马帝国、明朝时期的中国、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欧盟等曾盛极一时的帝国、王朝、国家和地区,论述它们如何因经济失衡走向没落,警示美国要“以史为鉴”,及时纠正失衡状态,避免成为下一个难逃衰败命运的“强国”。 格伦·哈伯德现为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院长,曾担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并于1991年至1993年担任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帮办。蒂姆·凯恩现为哈得孙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曾两度供职于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 两人认为:美国和当代强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能否从历史中萃取出更多、更新、更丰富的经济学经验来及时修补现时的漏洞。其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从古代帝国到现代欧洲,强国面临的威胁并非来自外来挑战者,而是自己造成的内部经济失衡。 纵观历史,强国面临的问题是当其失去平衡时却不了解造成不平衡的经济力量,或者了解这种力量后却无法适应新的形势。 哈伯德和凯恩认为,美国每年的赤字占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至10%,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70%左右,经济学家已就“美国正在迅速走向失衡的临界水平”达成共识。然而,政治家对此无动于衷,两党都不愿采取行动,认为“赤字无关紧要”,或者“赤字应该在当前经济衰退、选举、干旱等危机结束后再做解决”。 第二,美国的生存威胁是财政失衡,当前经济仍能勉强维持得益于“上世纪经济增长的残存果实”。 西方民主国家的停滞乍一看与历史上帝国的崩溃完全不同。但对历史的研读表明,强国的衰落几乎总是遵循一个模式:否认停滞的内部性质、权力集中、寅吃卯粮。 作者表示,如果美国的全球经济力量终结,这肯定是由于失去了财政平衡,迫使它走上了历史强国走过的老路。“通过穆迪发出的小信用警告或者人们就债务上限展开的激烈政治斗争,使我们可以确认美国面临的唯一生存威胁来自美国本身。” 哈伯德和凯恩称,近年来美国每年的预算赤字增长至大约1万亿美元,因为支出为3万亿美元,而税收只有2万亿美元。失控的预算赤字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是一个过程问题,一个政治问题。 对此,作者认为,政治两极分化是解决预算问题的主要困境。实际上,美国之所以从创纪录的赤字中侥幸逃脱,主要应归功于欧洲的亏空更严重。美国经济还能勉强继续的唯一原因就是美国“仍在享受着上个世纪增长的恩泽”。 第三,美国需从强国的衰落历史中吸取七个教训。 一是没有事情是不可避免的。美国衰落并不是注定的必然。大国兴衰有着漫长的周期。因此,美国需要从这些国家得到启发,不仅从经济方面,还要从制度方面进行改革,成功转变自我。 二是人人皆平等。哈伯德和凯恩坦言,任何一个在商业、企业界和技术改革领域建立起良好制度和机制的国家,经济都会加速增长。因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国需要摒弃落后的理念,明智地强化其文化力量。 三是威胁源自内部。在书中的八个案例中,每个“强国”在外部因素将其击倒前,都已饱受长期的内部衰退困扰。虽然经济失衡在贸易、创新和货币等多个领域都可以充分显现,但财政失衡才是“舞台上最核心的演员”。 四是无知是终极桎梏。“强国”的衰退常常都是因为其智勇双全的统治者对经济学的无知。对当代国家而言,借助经济学知识的武装,领导者可以避免国家经济遭受打击,陷入突然的衰退。 五是好政府需要平衡各派别的利益。每个国家都有多样化的民族结构,即便只有单一民族的国家,如日本、以色列等,事实上也存在内部分裂的问题。强制性的团结几乎不可能实现,少数民族的派别是天然的,它们渴望在政府运作中听到自己的声音。因此,运转良好的民主政体需要平衡这些派别的利益,让它们拥有充分表达的自由。 六是损失趋避行为影响创新。行为经济学常说,相对于经济收益,人们对经济损失要敏感得多。由于创新通常会威胁到传统的生产方法和收益,因此所有增长中的国家都对经济创新持排斥态度。这种保护主义建立在对经济学的粗浅认识之上,是非常短视的行为。 七是扩张不足比过度扩张更具危险性。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写道,帝国的过度扩张导致它们最终走向衰亡。但强国经济史似乎并不支持此种说法。古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与肯尼迪的说法恰恰相反,并不是因为帝国过度扩张或任何类型的外部威胁,而是严重的预算超支和腐败的财政。1500年,中国的明朝采取限制通关政策使它丧失了创新和发展的能力,其结果是此后近300年的长期停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