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位于北京市劲松中社区内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公园,公园一隅有着一间特殊的小屋。这特殊屋子就是一个垃圾分类回收站,面向社区居民回收垃圾。在这里,居民不仅凭可回收物攒积分,换奖品,也可凭厨余垃圾攒积分,换奖品。小屋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绿馨小屋。每天早晨,社区里的大爷大妈习惯在遛弯的时候,把垃圾送到这里。
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李震是绿馨小屋的创始人。30岁出头的他,已经在环保领域打拼许多年。
记者在北京市劲松中社区居民投放厨余垃圾现场,和社区的一位阿姨聊了起来:“阿姨您是来交厨余垃圾的吗?”“是啊,我把厨房的垃圾交到这儿,他们给称重,然后给我一个积分卡。每个月凭积分卡可以兑奖,够多少分,就可以换相应的礼品。我还换过购物车呢。”阿姨自豪地说。“您在家就把垃圾分好类了?”“在家都分好了。现在通过他们的宣传、培训,我们基本上都知道垃圾如何分类。”
看着绿馨小屋里络绎不绝的人群,李震告诉记者,刚开始进入社区时,并未得到许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怎么接受你的?”“聊天。我在布第一个点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绿馨小屋时,周围所有收废品的人联合起来抵制我。我收一毛一他们就收一毛二,大家就相互扛着叫价。在东城布点时,一位姓杨的大爷带头找我茬。了解得知原来楼下的废品回收点是他安置的,那个点每个月要给他交一定的费用。怎么办?只有苦口婆心跟大爷说,我们年轻人干点事不容易,支持一下。我们不会侵犯您的利益。您还照常收您的钱。这个人不用您管,以后我帮您管。”正和李震交谈中,一位叔叔过来说:“小李子,我们积分什么时候兑换啊?下回兑换时给我们加一点节能灯泡,节能管吧。”“好,没问题。”李震爽快地答道。
记者好奇积分兑换是谁的想法?“我啊。你让老百姓一定要把厨余垃圾跟其它的分出来,不分政府也不罚我,人家凭什么要自找麻烦呀。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们就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推出这项奖励机制。谁谁谁换走一个东西,怎么换的?拿厨余垃圾换的,口口相传,一下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记者随机采访身边一位大妈对积分兑换的看法,“挺好的。我觉得就是给老百姓一个鼓励吧。我们在家,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交厨余垃圾对社会、对环境都有好处,我们也得到了实惠,何乐而不为呢。看看这屋子的人,就知道大家的积极性有多高了。”
记者了解到,这些回收的厨余垃圾,先由绿馨小屋分类存储在专门的垃圾箱内,每天定时由专用的厨余垃圾清运车运至高安屯垃圾处理场,统一进行资源化处理后,最终变成有机肥料。
下午记者来到北京朝阳区农光里社区委员会,李震的公司在这里设有办公点,劲松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也建在这里。我们去采访的时候,正好赶上李震在给垃圾分类指导员们做培训,培训后他还会耐心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记者了解到,目前劲松地区共设8个绿馨小屋,一天收上来的厨余垃圾在一吨半到两吨之间。李震说,绿馨小屋不单单是收集厨余垃圾,它是集再生资源回收、垃圾分类知识讲解指导、政府相关政策宣传、积分兑换、循环书架作用为一身的。
(本栏稿件由新华社CNC环境电视节目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