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同业存单试行箭在弦上
|
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有望提速
|
|
2013-08-14 作者:记者 蔡颖 张莫/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继央行放开贷款利率市场化管制之后,市场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众说纷纭。日前,《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央行已考虑在银行间市场尝试发行同业存单,并择机推出相关政策,以此掀起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奏。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存款利率市场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存款利率本身还不具备全面放开的条件,但现在,在银行间市场先推出同业存单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央行为此做过调研,对同业存单的定义、发行及交易对象、期限及定价方式、核准程序及金额、发行、流通、转让方式、监管归属问题等关键要素,进行了详尽研究和充分论证,并且还摸索了同业存单等替代性金融产品的发行与交易。不排除在今年内或者明年初先发行同业存单和交易试点。” 今年以来,监管层一再警示银行间市场同业业务期限错配的风险,在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政策影响下,银行不得不重新配置同业资产,不少股份制银行买入返售业务有所收敛,但是,纵观银行间市场,同业存放业务依旧十分活跃,并且线下交易也很普遍,这给央行带来监管难题的同时,也提供了试点发行同业存单的契机。 “在其他同业业务相对收紧的情况下,很多银行都会抓住市场机会,扩大吸收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存放)业务的交易量,同业存放业务能够给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收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表示。 据了解,同业存放业务和同业拆借业务相比,参与的金融机构更多,包括很多银行的分支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可以参与,而且,相对于拆借业务而言更加灵活,因此,很多银行在自有资金紧张时更倾向于线下做同业存放的交易。 在利率方面,“线下交易的利率是自由的,每家银行都不一样,视当天的资金头寸情况而定,一般是Shibor正负100个基点,如果流动性紧一些,一般是Shibor+150个基点。”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 对于银行间市场同业存放业务,央行副行长李东荣曾指出,“近年来,银行的同业存款等线下业务发展较为迅速,在优化银行间资源配置、促进资金有效使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信息不透明、恶性竞争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长端Shibor(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报价质量。为此,央行决定研究通过创新发展同业存单等替代性金融产品,进一步加大对同业存款等线下业务的引导,并以此为中长端Shibor合理报价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如今,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考虑到同业融资市场的发展以及同业融资利率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央行将推动发展同业存单等代替性金融产品的设想纳入到计划中。 根据央行的规划,在取消贷款利率管制之后,下一步将逐步简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在具体路径设计上,央行则希望从允许合格审慎机构在银行间同业市场上发行同业存单入手,丰富金融机构市场化负债产品。在同业存单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发行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 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央行一直强调“分步实施,有效推进”,不过,从市场基础看,央行认为,经过多年的建设培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已成为企业债券、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的重要基准。从调控能力看,货币政策向金融市场各类产品传导的渠道也已较为畅通。 央行相关负责人亦表示,“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这意味着,“后半年乃至明年初还有望出台新举措,包括可能先行放开银行间同业市场同业存单的存款利率管制,取消五年期存款利率限制,以及现有同业拆放利率市场报价机制安排进一步拓展至信贷市场等。当然,配套措施包括存款保险制度也将会尽快实施,银行业准入门槛可能降低。”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樊志刚在一份报告中表示。 “继银监会8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之后,大量资金在寻找非银行渠道投资以获得高收益,并且,前一段时间银行间市场钱紧的状况已经反映出同业资金的不稳定性,未来银行对稳定资金来源的争夺将更激烈。同业存单等替代性金融产品能帮助银行通过同业市场交易稳定存款,对于监管层而言,也能够将在线下操作的同业存放业务纳入到监管视野中,以此稳定Shibor的报价。”上述股份制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部人士进一步分析称。 此外,据悉,为了顺利推行同业存单试点,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中心按照央行的要求已着手研究、准备创新产品发行与交易的各项条件。同时,各报价行也在逐步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强化总行对分支行定价的约束作用,同时参与到了发行同业存单等替代性金融产品的探索中。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