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南倚祁连雪峰,北凭黑山险阻,扼丝路咽喉,是丝绸古道的重要交通要道,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 嘉峪关矗立在嘉峪山与黑山之间峡谷地带的一座高地上,南北一线15公里封堵严密,控制着东西往来的交通要道,素有“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光绪时的《肃州新志》所记:“宋元以前,有关无城,聊备稽查。”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征西大将军冯胜攻取河西,在行军途中路经嘉峪山西麓,看到冈塬开阔,下有“九眼泉”喷涌。这里正是河西走廊中西部南北山系拱合的狭窄处,是黑山山麓与嘉峪山麓之间形成的岩冈谷底,亦是河西的咽喉要隘之地。“乃弃瓜州,以嘉峪关为中外钜防”,正式建关,修筑嘉峪关城,以加强捍卫西北边防。 嘉峪关关城始建于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是整个防务的主体,由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城壕、长城峰台以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等组成。关城结构严密,城下关禁重叠,层层设防,城上楼阁高耸,敌台林立,形成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关垣纵横,重城并守之势。关城及其附近的长城、城台、堡城、烽燧、外壕等设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 嘉峪关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两千年来成就了中国所有在西域的事业——军事的、政治的及贸易的。明代初建时,采取了强硬的制度,将中国西部边界与外国的联系切断了,使嘉峪关成为“极边钜防”。清代嘉峪关变为一处控制清帝国内部行政区边缘的哨所。乾隆时期统一了新疆,嘉峪关逐渐失去了军事防御和交通管制站的作用。中俄条约以后,嘉峪关变为商埠。 嘉峪关关城从初建以来先后经过多次修缮与重修。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对嘉峪关关城进行了十余次不同规模的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