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制造业企业为50.4%,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为49.8%,下降1.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为48.9%,回升1.6个百分点。
作为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之一,PMI能够继续保持在50%的临界点以上,说明经济的整体运行还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下滑或恶化。但是,连续几个月都出现回落,又说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是较弱的,经济仍没有步入明显复苏轨道。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PMI整体回落的同时,小型企业PMI指数却出现回升现象,虽然仍处于临界点以下,但比上月回升了1.6个百分点。如果下月继续保持这样的回升幅度,就将进入临界点以上。
那么,为什么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会在6月份出现这样的分化呢?显然,与困扰中国经济复苏的两大难题——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有关。
对大中型企业来说,产能过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远大于小型企业。因为,在市场整体需求还比较弱、消费能力还不强的情况下,只要企业将产量释放,就必然导致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今年以来,生产指数一直高于新订单指数,6月份的生产指数为52%,高于新订单指数1.6个百分点。特别是钢铁、水泥等行业,由于投资拉动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市场已没有能力消化过剩产能,自然给这些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制造业PMI的回升。
相反,小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了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基本退出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过剩对小型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影响小型企业的主要因素,还在于市场需求,即消费对生产的拉动。
这也意味着,大中型企业要想步入良性复苏轨道,不仅依赖于消费需求的回升,更取决于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即便消费需求回升,在产能过剩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也很难使大中型企业真正步入良性复苏轨道。
所以,面对PMI连续回落,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之间出现分化,必须更加重视从两个方面入手,既抓产能过剩问题,又抓市场需求问题,以压缩产能过剩缓解市场需求压力,以扩大市场消费需求缓解产能过剩矛盾。其中,应将压缩过剩产能作为最核心问题,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不然,纵然市场消费需求得到扩大,也无法满足过剩产能带来的产量过剩,仍会将经济拖入困难状态。
而要使产能过剩的矛盾得到化解,仅仅依靠会议、文件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利用经济、法律手段,通过环保、节能降耗、投入产出率、产品质量以及资金、税收等刚性手段,迫使企业自我转产、自我压缩产能。尤其是银行,决不能再给产能过剩行业和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提供新的贷款支持,存量贷款也要尽可能地压缩,将它们“逼”出市场、“逼”出产能过剩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