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大开闸门救“钱荒” 盲目救市难以治
2013-06-29   作者:记者 周小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字号

  继6月26日央行发布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公告后,央行行长周小川28日针对当前金融市场的“钱荒”问题再次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着力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地进行预调微调,一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保持合理的信贷投放,另一方面也将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适时调整市场的流动性,保持市场的总体稳定。对此,专家认为,“钱荒”所表现出来的流动性紧缺是资金在金融体系自身循环的表象,因此央行不会大开闸门放水式地简单救市,而应该逐步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

  “钱荒”不是钱少而是没有用好

  6月以来,“钱荒”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中最热门的关键词。尤其是在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再次全线暴涨,创下惊人的13.44%的历史新高,这使得原本最不缺钱的银行居然出现了借不到钱的情况,一时间“钱荒”开始在金融市场蔓延。
  为什么金融市场会闹“钱荒”?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看来,把此次“钱荒”定义为“金融恐慌”更为恰当,其根本原因是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走入了极端的困境,实体经济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罕见格局。一方面,民营经济体找不到投资方向,投资无门,转而把大量的现金投资于金融体系和理财产品,导致了金融体系信用盲目扩张;而另一方面,十八大前后新上任的地方官员却干劲冲天,对项目融资表现出火一般的热情,他们所依赖的融资渠道主要是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债券市场等。
  “于是,在当前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下,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社会融资总额迅速上涨。”李稻葵表示,但是这种正规渠道的融资并不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主体,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是GDP增长的最大拉动力量,所以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即社会融资总额不断创下增长幅度和总量纪录,而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却持续下滑。这对矛盾的最后结果就是银行打光了子弹,资金开始告急。因为宏观经济在减速,大量企业利润在下降,这又反过来使得相关企业难以偿还以前的贷款。这种情况下,银行等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必须要用新贷款覆盖已经到期、不能偿还的旧贷款,掩盖几年前不良贷款的漏洞。而这就是当前金融恐慌的深层次原因。

  开闸放水无异于饮鸩止渴

  面对“钱荒”,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期待央行会像以往一样要钱给钱,解救他们于危难之中。但这一次,央行袖手旁观的态度让他们大跌眼镜。
  “央行之所以不愿意这么做,是不希望给商业银行以央行会兜底所有问题的预期。”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央行有能力解决个别机构的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能是简单的给钱。如果央行开始宽松,所有的银行都会去效仿,这样就会把风险越做越大,到最后钱被商业银行赚了,问题却留给央行来兜底。因此,央行不能支持金融机构大搞表外业务,也不能容忍资金空转不去支持实体经济。
  “开闸放水救市只能是饮鸩止渴。” 李稻葵表示,如果央行放水救市,给银行注入流动性,这种策略当然是立竿见影,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能短期内缓解金融机构资金不足的压力和金融市场的恐慌,经济增长仍无法保障。而金融机构拿了新钱也只能继续填补不良贷款的漏洞。由于不治本,新的一轮金融恐慌迟早会到来,而且会以更大的力度爆发。

 

  货币政策不会大放大收

  从过去市场一缺钱就放水,到现在收紧钱袋不松口,金融市场对央行态度的转变显然还没有完全适应。然而在专家看来,“钱荒”事件并不意味央行货币政策从大放转向大收,央行也一再表态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巴曙松表示,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波动,并不意味着宏观政策基调的趋势性转向。从目前趋势看,宏观金融政策操作,开始从应对短期经济金融频繁波动的脉冲式政策操作中逐步淡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没有变化,只是不再因为短期的经济回落,而盲目匆忙扩张货币,也不会因短期市场波动而大幅收缩。
  “降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未来流动性变化的情况下,央行会增加他的灵活性、针对性,适时适度预调和微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不是“钱荒”是“心慌” 2013-06-28
· 根治“钱荒”还靠金融市场化改革 2013-06-28
· 钱荒高峰已过 强者恒强难改 2013-06-27
· 面对“钱荒”,需忍一时之痛 2013-06-27
· 当“钱荒”遭遇上市公司资金理财 2013-06-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