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王朝才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四点思考
2013-06-27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决城镇化发展。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从世界范围看,城镇化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一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特色明显,信息化、“绿色”、“美丽”已成为当代的主旋律;二是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且农村人口超级多的国家,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几亿人的问题。
  首先,要坚持中国城镇化道路。关于城镇化道路,20世纪80年代我们提倡“离土不离乡”。当时,虽然大力促进了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乡村工业的发展,但是从城镇化的角度看,其贡献是相对有限的;90年代后半期开始,针对城市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农民工,乡镇企业发展受阻的情况,放开了农民工进城,结果在大中城市出现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管户籍制度如何。大量农民进入了大中城市,实质上的城镇化有了大发展。但是,多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与生活质量一直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要实事求是,既要考虑城市工业化的实际,放开农民工进入大中城市,又要考虑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实际,开展小城镇建设,最终目标是将大部分农村人口就地安置在小城镇中。
  其次,城镇化必须依托产业化。城镇化是让农村人进入城镇安居乐业。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才会有相应的城镇化。这里所讲的产业化而不是工业化,因为我们已进入一个新时代,以信息服务、商业、金融和环境服务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工业化,不仅不可能(工业品市场有限),而且也不必要。星罗棋布的小工业给我们已经很艰难的环境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压力。应相应调整发展战略,尤其在中小城镇,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
  再次,城镇化必须与农业现代化并行。一方面,城镇化意味着城镇人口、也就是所谓的“吃商品粮”人口的大幅增加,需要足够的以粮食为中心的食品供给;另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意味着农业劳动者的大量减少。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力的双提高,食品供给将会十分困难。那种主张进口食品的想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是十分危险的。因此,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
  最后,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城镇化意味着更多的人享受目前城镇人口所拥有的公共服务。当前,我国城镇公共服务明显高于农村,大量进城农村人口享受城市公共服务,意味着政府公共支出大幅度增加。政府是否有足够能力无疑是一个问题。因此,在应对大规模城镇化的过程中,一是要放慢提高城镇人口公共服务水平的步伐,不然的话,不仅城镇化会很困难,而且还有可能陷入类似欧债危机的危险:二是要合理安排新进城人员的公共服务,不能简单强调一体化,而是要根据国家财力,逐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国土部形成土地制度改革27条建议 支撑城镇化转型发展 2013-06-26
· 以土地节约集约支撑城镇化转型发展 2013-06-26
· 中国城镇化政策更有效 2013-06-26
· 城镇化建设遭遇现有融资渠道困境 2013-06-21
· 加快农村发展 推动城镇化进程 2013-06-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