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一段关于信息技术增强监管能力的讲话,引发了市场各方对信息技术(IT)的高度关注。
在证监会内部学习中,肖钢表示,证监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监管能力,努力做到规则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提高监管公信力。
重视IT由来已久
在很多市场人士的记忆里,监管领导重点提到信息技术助力监管的次数并不多。事实上,肖钢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2002年,肖钢便在某信息技术论坛上表示,计算机通讯网络、系统安全措施和处理技术不断完善,为银行业务数据大集中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任职中国银行董事长期间,肖钢也多次提出信息技术、互联网与金融和银行业的重要关系。
去年下半年,肖钢曾在署名文章《走中国特色银行转型之路》中提出,现代金融是高科技的金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核心基础和金融竞争力的核心部分,金融机构如果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就完全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业内人士认为,肖钢的国际化视野在中国银行10年从业生涯中得到了有效拓展,国际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带给社会和金融业的变化对他触动甚深。
这一点,肖钢此前曾撰文予以描绘,“一些社交网络利用开放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先进的搜索引擎,使虚拟社区内的用户很容易实现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信息沟通和有序排列,直接完成存贷交易撮合,不再需要银行作为中介。”
他认为,
在移动互联时代,银行要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增强客户黏性,就必须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其中就包括聚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企业等多方资源,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有利提升监管效率
在新环境下,信息技术对于提升证券监管水平意义相当大。
而今,证券监管的理念正由事前监管转入事后监管、从业务管制转向风险、违规监管。随着监管执法力度的加大以及多个审批权下放到地方局,证监会监管系统对监管效率、数据核查真实性等要求越来越高。
在实际工作中,深圳证监局针对券商研发的远程实时非现场检查系统是近年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监管的一种探索。这一系统实现了远程实时非现场检查、数据统计分析、实时风控预警、稽查办案辅助支持、IT运行能力评估和视频监察六大功能,可对证券经营机构净资本敏感性分析、两融账户、资金账户下挂股东账户明细、资金往来等信息进行密切跟踪、取证。
据了解,上海、广东等地证监局亦针对信息技术监管进行了各种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位不愿具名的监管人士也表达了这一观点,监管体系如果在信息技术上实现全国联网,将有效地遏制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事件,而监管效率的提高对加快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投资者满意度均具有现实意义。
券业信息创新猜想
此外,中国诞生一流投行必然需要迈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关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的交易工具、手段以及展业模式将极大丰富券商的服务方式并扩大券商展业半径。
例如各种程序化交易以及互联网的沟通和服务手段。券商信息技术如能实现各类渠道间的整合协同,客户从互联网、自助设备、移动终端中的任何一点发起交易,各类渠道便能及时感知客户要求。
证券行业目前最关注的客户分析系统以及产品分析评估系统对信息技术形成了极大考验。不同业务部门连通客户资料库,对客户的多种需求做出快速分析和评估,并通过沟通和配合向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将是下一步券商决胜的关键因素。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同样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未来券商需要提升风险管理IT系统,集中管理风险头寸,准确计量风险,以便对企业和业务风险进行监控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