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态茶园 |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一宏伟蓝图,美丽愿景,为福建省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海西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对此,福建有期待,更有优势。
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3.1%,连续10年居全国领先,全省建有39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省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占有率全国领先,是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省份。
30年来,福建省的经济总量增长了数百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环境质量依然保持在良好水平,空气是清新的,喝的水是干净的,天空依然是蓝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福建省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同时,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历来是福建省各级领导的主要共识和行动,并为之奋斗不止,福建省建设生态省的接力棒一任传一任。
事实上,自2001年福建省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以来,福建省历任省委、省政府领导将一张蓝图绘到底,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
2001年,福建省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生态保护调查,为生态省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并成立了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
2002年,福建省被国家列为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
2004年4月,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若干意见》。
2004年1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下发《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先进高效的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以及长远目标与近期重点等要求,标志着生态省建设正式启动。
……
2013年一开局,福建省颁布《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其中占全省2/5的县(市)和197处区域被列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规划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面积超过3.6万平方公里,接近全省陆域面积1/3。
今年起,福建省还着手从调整GDP绩效考核与生态财力转移支付两大制度切入,确保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
福建省有关领导强调:要加快“绿色转型”,让群众享受更多“绿色福利”;形成生态文明“绿色导向”。
福建省各级领导也已经形成了生态保护的共识。他们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绝不能以牺牲环境、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要大力发展高效低耗的产业,不断提高县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排污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促进经济社会与良好生态的和谐共生。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南平划定了严格的“产业禁入线”,仅去年一年,南平就否决26个投资项目;南平所辖的武夷新区,对高能耗、污染重、重复建设项目一律免谈。南平市有关领导表示:努力把武夷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不是南平太“绝情”,生态决定大“行情”。2013年始,福建生态省战略“变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自觉为全国率先探索从生态好中确立发展优的新路。
目前,福建各地正采取积极措施,抓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设立生态保护专项基金,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相应的投融资机制,加快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等,促进节能减排,整体推进生态建设。全省已有356个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100多个组织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生态工业试点园区,6个区域和50多家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同时,福建省立足省情,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果断、切实有效的措施,省环保部门超常规运作,倒计时安排,采取一系列指导、服务、督察和推进的措施,确保重点企业减排工作取得实效。围绕污染减排这条主线,在福建环保历史上,领导重视环保的程度前所未有,工作细化、量化、硬化程度前所未有,出台的政策措施有力、有效、有针对性前所未有,推进总体工作和减排具体项目的力度前所未有。根据最新的统计,全省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国务院日前批复了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规划明确:立足于各地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即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中部、西部集中发展区,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规划要求福建省和相关地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
多方给力,如今,一个具有优美生态画卷的绿色海峡西岸已成为展示在国人面前的最美图片。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