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芦山灾区,活跃着一支由150名汶川民兵组成的救援队伍。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们中不少人失去亲人,也因此炼成了救援的铁军。
他们分成搜救、保障、救援、医疗四个分队,每年到国家救援队培训,配备了先进的生命探测仪。汶川灾难教会他们救援的本领,今天他们以感恩之心用在芦山灾区。
从汶川到芦山,这支队伍走了300多公里的路。
从汶川到芦山,我们的民族所跨越的何止千山万水?!
抢救生命成为最强音,科学施救更加有序,社会认知更加成熟理性……经历灾难的淬炼,百折不挠的中国人民奋进的脚步更加从容自信。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从汶川到芦山,成为贯穿抢险救援的首要任务和一致行动。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救援人员不漏一家一户,不留一点死角;直升机从“孤岛”运出伤员;医护人员夜以继日救死扶伤,动员包括院士在内的国内顶级医疗专家会诊伤情;严防泥石流次生灾害伤及群众生命……在芦山地震救援中,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再次弘扬光大。
科学施救,有序高效——从汶川到芦山,中国不断健全危机应对体系,预案更加完备,机制更加完善,救援更加沉着有序。
从北斗卫星到侦察飞机,从远程运输机到陆航直升机……北斗终端系统配备到了班排一级,军队指挥部可以随时掌握分散在各个救灾点上的官兵情况,并向他们部署任务,使救援快速、精准、有效。
在灾难中成长,在砥砺中奋进。汶川地震的经历,我国应急建设加快提速,应对能力有了极大提升。
五年来,四川各级系统加强了应急建设,有的每年都要举行应急演练。每次演练都有脚本,这次则是没有脚本的实战——有了平日的演练,脚本就印在人们脑子里,哪个步骤需干什么,都忙而不乱。
通往灾区的高速公路全部免费通行,保障运送伤员、灾民、救灾人员、物资等抗震救灾车辆优先通行;成都双流机场优先保障救灾飞行任务……芦山地震第一时间的应对,更加科学有序。
经历灾难的磨炼,公民更加成熟理性。
“不添堵、不添乱,给生命让路,就是为救灾作贡献!”“非救援人员、非专业救援人员,应当尽量不要干预和干扰现场指挥人员的时间和精力。”网友们的理性呼吁,折射出社会的进步。
地震之后,灾区通话线路十分紧张。人们呼吁,要多用微信、短信联系,把宝贵的信道让给生命救援……
浴火重生,多难兴邦。
从汶川到芦山,中国再一次彰显了应对灾难的中国力量;
从汶川到芦山,中华民族再一次迸发出应对灾难的中国精神;
从汶川到芦山,世界再一次见证了应对灾害的中国制度优势。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史。雅安,曾是传说中女娲补天的地方。但那毕竟只是传说。而现实中,从汶川到玉树,从舟曲到芦山……在实现“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在历史的灾难中实现着历史的进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同舟共济,砥砺前行。
灾难中凝聚的力量与信念,必将化为强大的动力,向着实现“中国梦”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