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跟上全球经济版图演进节拍的重要举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0年提出了广受关注的份额与治理改革方案,以给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更多发言权,但美国的阻挠成为落实此轮改革的最大绊脚石。专家认为,落实改革对提高IMF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阻挠此轮改革将影响美国在IMF重大决策和未来改革中的影响力。 作为二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三大支柱机构之一,IMF从筹建阶段就体现了美国对全球经济治理架构的战略考量,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时期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提出的“怀特计划”成为建立IMF和世界银行的蓝本,美国凭借当前在IMF内16.75%的投票权而拥有对重大决策“一家独大”的否决权。 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所贡献的力量不断增强,全球经济格局正在重塑,IMF董事会2010年12月通过了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IMF的份额将增加一倍,约6%的份额将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代表性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转移。IMF还将改革执董会,以促成一个更具代表性、全部由选举产生的执董会,执董会改革完成后,欧洲国家将让出两个席位,以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 此轮改革是IMF成立60多年来最重要的治理改革方案,也是针对新兴经济体最大的份额转移方案。如果改革方案获批,中国在IMF内的份额将升至第三位,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这四个金砖国家的份额都将在IMF内跻身前十;美国的投票权将从目前的16.75%降至约16.5%,但依旧保持超过15%的重大决策否决权。 尽管IMF多次强调此轮改革正接近“终点线”,但由于美国国会尚未批准,此轮改革已拖延了两年多。IMF总裁拉加德18日呼吁尚未批准改革方案的成员国尽快兑现承诺。奥巴马政府在本月提出的2014财年(2013年10月开始)联邦政府预算报告中敦促国会尽快批准改革方案,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近日也公开敦促国会尽快行动。由于部分议员阻挠,改革方案目前尚难言轻松获批。 近年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财政、预算等议题上激烈角力,造成国内党争频仍、效率低下的局面,并给IMF改革等国际事务造成冲击。曾任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的埃德温·杜鲁门告诉记者,此轮改革方案在美国国会遇阻是美国国内党派政治所造成的“间接伤害”。 2012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奥巴马阵营为了避免在IMF改革议题上和共和党人交火,并未敦促国会批准改革方案。杜鲁门认为,该方案拖延越久,对美国领导力的冲击越大。IMF前第一副总裁约翰·利普斯基告诉记者,如果奥巴马政府再不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将使美国的国际影响力陷入“非常尴尬的”困境。 专家认为,在技术层面上,改革方案在美国国会获批不应遇阻,为避免再度向美国国会“伸手要钱”而碰钉子,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权宜之计是从美国放在IMF“备用火药库”新借款安排中腾挪出630亿美元作为新增份额,换而言之,美国只是将钱从“左口袋”挪至“右口袋”。但在政治层面上,部分议员想在任何事关钱的议题上说“不”,以表明“财政鹰派”立场,同时对IMF参与欧债危机救助用脚投票。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认为,在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增长面临不确定性风险、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尚不牢固的背景下,IMF作为防范全球经济、金融风险防火墙的意义日渐凸显,其有效性需进一步加强而非削弱。 观察人士指出,美国是IMF的最大股东国,也是2010年改革方案酝酿阶段的主推者,目前却给此轮改革进程“踩刹车”,又在IMF30多个成员国2012年增资逾4000亿美元的重大关口“缺席”,这与美国作为全球大国应承担的责任不相匹配。 苏布拉马尼安等130多位美国学者和官员近日致信美国众议长博纳,指出美国国会批准此轮改革能帮助美国维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领导力。杜鲁门尤其强调,回顾历史,美国在IMF内发挥影响力主要不是通过动用其否决权,而是通过推动各轮重大改革得以彰显。他说,加快IMF改革步伐以适应全球经济版图的改变趋势,符合美国和其他IMF成员国的利益。 在IMF此轮改革以“慢步调”行进的过程中,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五个金砖国家在近期召开的德班峰会上提议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五国在《德班宣言》中对IMF缓慢的改革进展表示关切,呼吁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并反映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日益增长的权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