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环保部最新的监测显示,从1月25号持续到现在的雾霾天气,形成了一条污染带,贯穿我国中东部地区,污染面积已经超过100万平方公里。气象部门预计,这次雾霾将至少持续到本月底才会减弱消散。中央气象台今天上午发布了“霾”黄色预警,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单独的霾预警。 从昨天到今天,北京市的空气能见度平均不足两公里,京沪、京津、京哈等多条高速公路封闭,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就在今天上午,地产大佬潘石屹以北京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在个人微博上发起了一个投票,呼吁北京市尽快出台《空气清洁法案》,专门防治空气中的PM2.5。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罗勇认为,PM2.5的产生原因很复杂,除了城市污染因素之外,还有更大范围的原因,比如和气候变化有关系。再有,PM2.5和现在雾霾天气也有一定的历史性的原因,要正确辩证的认识。现在北京的天气对人体的健康到底危害到什么样的程度,是否确实超过了我们原先所主要关注的那些环境污染的关注点,还要进一步确定。所以,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应该正确看待,不至于引起那么大的恐慌。 今天上午,地产大佬潘石屹在个人微博上发起立法治理空气污染,这条微博被转发了两千多条,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也说过,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这两个人都想从法律的角度来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罗勇认为,这不失为是一个好的途径。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的这些措施要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先要做扎实的工作,弄清楚雾霾或者PM2.5产生的确切因素,然后再有针对性的组织出台相关的措施。尤其我国现在处于发展中阶段,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还有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的任务,所以更重要的是从环境经济科学的角度出发,而不宜唱高调,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一定不能脱离现实,脱离实际脱,离中国国情。
有专家表示,目前即便发动政府、企业,还有全民各方面的努力一起积极来配合的话,治理PM2.5至少也需要20年的时间。罗勇表示,如果我们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来探讨PM2.5或者是雾霾空气污染问题会更好一点,比如说我们应该关注环境与健康的问题,从健康的角度。环境它对健康造成的损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在雾霾天气或者是空气质量一个方面。其实在这之前,政府已经在水,垃圾、化学污染其他的污染物上已经进展工作,工作已经有很大的进展了,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力度不断的加大,下一步如果我们环境工作、环境保护的工作目标不仅仅是治理污染,应该关注到人的健康上,这样理念上提高一步对于最后解决这个问题能够更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