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国企备忘录:国企红利,该不该多上缴?
2013-01-29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字号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连续播出了六集纪录片《国企备忘录》,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当下的国企?国企应该怎样继续作大做强?国企的红利又应当如何分配,才可以让全体百姓受益?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特邀评论员国企改革专家周放生、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纪录片《国企备忘录》受到关注和热议,如何看待国企红利和它所获取的资源?国企内部激励和回馈社会之间是否存在冲突?下一步国企改革重点又该落在何处?
  于德水(原沈阳冶炼厂工人):沈阳冶炼厂的大烟囱,它的高度120多米, 比这楼房还要高得多,它是沈阳工业的象征,我们曾经以自豪的大烟囱,在我们心中彻底没了。
  张德忠 (时任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文化革命期间,他们书没读完,赶上动乱,然后下乡,下乡的遭遇不用说了,然后好不容易赶上回城的机会,参加工作了,企业好了几年,过了几年。然后他们又下岗了,他们心里肯定想,这些倒霉事怎么都让我们摊上了?如果我不做这个工作,走点小后门,估计还可以,我心里不客气地说。后来她(妹妹)是尿毒症。她走那天春节晚上,我在病房里,春节那天我在病房里陪她。
  从2011年开始,国资委下辖的117家国有企业每年都要向社会公布,各自的社会责任报告,接受公众监督。
  王勇(国务院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向社会发布我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向社会亮剑了,就是我们企业在社会责任上,我们作什么承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008年秋天,世界金融危机陡然而至,中国铝业公司2008年前七个月盈利82亿,年底变为亏损62个亿,国际铝价半年内跌落50%。在空前的亏损中,刚出任总经理的熊维平率先把自己的薪水降了30%,公司副总降了15%,降薪人员涉及五千多名企业干部,一场生存之战就此展开。一位职工写下了这样的话“论经验和阅历,我们只能在铝冶炼行业有优势,论吃苦耐劳,我们不一定比农民工强,如果企业在这次危机中倒下,让我们的广大员工到哪里去寻找工作?”
  熊维平(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说实话,我经常把这三个数据,二十万人,一百万家属,一千万的间接就业,始终是在我的脑海里面,始终是沉甸甸的。我这个人还真的不会去要什么,只能是带好我这个班子,带好我这个团队,带好我这个队伍,通过市场的行为,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自己。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处于深度的下滑状态。1月27号,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2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630亿元,同比下降5.1%。
  王勇(国务院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国企改革任重道远,国企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有前进,没有倒退。

  刘戈:不能忘记为国企改革付出惨烈代价的工人们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我同学当年经历了这样的历程,我有同学工作了十年,七千块钱就买断了工龄,什么都没有了。还有同学看了《国企备忘录》以后,他说,终于有人站出来为当时工人的牺牲说了公道话。我觉得这是对这部片子非常高的评价,也就是对于那段可以称作是惨烈的历史的评价。那个时期到现在,是十来年的时间,可能有一些人已经淡忘了。但是对于付出过惨痛的代价的改革的这样一些人,对于他们来说,是把这种记忆重新唤醒。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对于这样一个改革历程,需要一个全面的梳理,也就是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地方做错了,做错的地方,以后不要再犯那样的错误。

  周放生:国企的发展还是要靠改革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我是历史的亲历者,《国企备忘录》所反映的情况其实是挂一漏万,当时情况困难的程度比片子反映的还要严重。当时因为国企用员很多,这是传统的体制留下来的,没有办法就采取下岗分流的办法,所以很多职工下岗之后,拿了点钱就买断了工龄,然后自某生路。他在企业里本来是很专业化的操作工人,非常专业,脱离了企业之后,很难在社会上有生存的技能,所以很多职工非常困难。当时各种情况都有,女同志更多的就回家了,男同志有的去练摊,有的重新到别的企业去给民企打工,甚至像我们一些三线企业,因为他们靠近农村,他们就给农民打工,比如帮着农民种地,帮着农民去乡镇企业去工作。甚至帮着农民养猪,这种情况都非常多。
  我们过去的国企改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包括物质上的,包括很多工人下岗,承担的精神上以及各方面的代价,这也是改革的成本。任何时期都有成本,如果没有过去的改革成本,就没有国企后来的变化,包括整个经济发展的变化,可能都是当年的国企打下了的基础。所以说,我们现在的国企和国企今后的发展还是要靠改革,如果说丢掉了这一点,我们过去付出的代价就不值得了。

  周放生:国企首先承担的是社会责任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国企有别于其他的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首先承担的是社会责任,就是当社会责任跟企业利益,企业盈利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让利于社会责任。但是企业责任第二位就是企业责任,但是企业责任跟企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让位于企业责任,第三位才是盈利,我觉得这才是国企有别于其他企业的区别。
  最典型的是中粮,它虽然也是生产全链条,但是它第一责任不是说生产出多少产量的农产品和赢多少利,第一就是食品安全。买中粮的产品就放心,那么可能在保证食品安全上,会投入最更大的成本,可能利润赚的少了,社会责任是第一,这时候就要盈利让利于社会责任,保证食品安全。

  刘戈:国企要和整个国民、国家的发展目标合拍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其实国企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有的国企就是在完全竞争市场领域里,有的国企相对而言守着一个垄断的地位,还有一个国企是在搞科技、国防,这样一些目前民营经济不可能进入,没有能力进行发展的领域里,这些情况也是千差万别。那么对于责任的理解是什么?我们现在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来自于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有所区别。因为在那个里面,你做好对你的员工,对环境、对股东、对于消费者、对于社区等等的一个关系就够了。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来说,在发展过程当中,要和整个国民、国家的发展目标能够合拍。比如你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有所选择,比如为什么我们最后会让央企中非主业搞房地产的企业退出,因为你干这个事情就是不务正业,你应该干什么?比如像中化,原来是进口化肥,现在就是进一步培养优良的种子,这一步可能是我们国家的薄弱环节。那么国企做这样的事情,我想老百姓是欢迎的、支持的,而不是过多地、一味强调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杨燕绥:国企红利可以用于社会保障储备基金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国有企业创造的红利中的一部分,可以用于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或者用于解决当前的支付基金,甚至国有企业还可以作为养老金的托管机构,确实保证养老基金保值增值这样的目标。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还有归公服务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国有企业应当最讲求质量,发展长远规划,不能是急功近利搞一些豆腐渣工程,应当让人家放心的工程,做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的标杆。它们的员工福利、员工薪酬应当具有一个公平性。

  刘戈:国企要有社会责任 带头做民企做不了的事情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对不同的国有企业,要有不同的分析,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有一些企业已经完全进入到市场竞争领域里,他和其他的一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进行平等的竞争,而且竞争得很惨烈,这是一种情况。有的企业相对而言具有垄断地位,他们挣钱的方式、管理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些企业,我们现在在管理上是不是可以有差距?比如像对于人才的使用,一方面,你可能需要有高薪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如果占据相对垄断地位的企业给员工和领导开过高的薪酬,大家就不高兴,这里面也有一个平衡的问题。
  有一些垄断性的企业,它如果把下游都充斥的太厉害了,那么民营企业就有意见了,机会就没有给大家留着,所以你要能够把别人做不了的事情,你带头去做。然后你的下游能够带动很多的民营企业和一些中小企业,让他们也能够捡到上游剩下来的东西,那么这样的话,大家就形成一个生态圈。而不是说你在这个地方吃的干净,让整个社会对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价值,就有不同的声音。

  周放生:目前国企的体制和机制还不能适应市场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现在国际竞争了,有一些国有企业困难、亏损主要原因不是外部,主要原因是内部,是自己的管理问题,是自己的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的问题。因此对于这样的企业存在的问题,根本的出路在改革,在通过机制、体制的变化,在市场当中去锻造。不能再用传统的、老的办法,希望国家来救,希望国家资本来救,这都不是出路。
  我们可以形成一些分工,比如需要长期大投入的,可能对民营企业来说,不能忍受这么长时间的投入,那这就应该是国企来做,是国家需要的。那么下游就放民企做,国企不要通吃。我们现在国有企业母公司基本上都有独资公司,或者国有独资企业,也就是说,它还是传统的体制,那么就应该开放产权,按照中央的精神就是股权多样化。股权多样化不是在国有经济内部体现的,一定要引入民营资本,引入外资资本,形成混和所有制,这应该是一个改革的方向。
  再一个就是开放市场,我们现在有一些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比如说我们的军工产品,我们军工产品配套这部分逐渐开放了,那么要有一些常规武器,有一些产品还是可以向市场开放的。还有就是,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而且这种股权的融合,能够使两类企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市场,请管好空气! 2013-01-28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如何刹住舌尖上的腐败? 2013-01-25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没完没了的讨薪难,谁之过? 2013-01-24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10元代购车票被刑拘,冤不冤? 2013-01-23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谁在抛售二手房? 2013-01-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