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大市算是不温不火,慢涨势头似乎还没有改变。然而个股层面,少数老牛股让人揪心,大面积看业绩并不尽如人意。 白酒行业新闻不断。最近传来,水井坊洋老总柯明思离职,有媒体评论水井坊“梦断白酒国际化”。在水井坊坚持了三年的“国际化”之后,洋老总柯明思彻底告别伴随其职业生涯多年的洋酒和白酒行业,转而到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公司洲际酒店管理集团任大中华区CEO。换帅本不稀奇,可悲的是,从1月18日公告之日起,水井坊股价连续四日下跌。看来,外国人还是不太认可我们的高度白酒,国际化哪如国内公款市场好开拓。 和中国远洋类似,五矿发展预计2012年净亏损3.5亿元,而2011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38亿元。今非昔比,可能有经营上的失误,但更大的可能是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景气。这提醒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一定注意周期性明显的公司,掌握好波段。资源、运输类企业,周期性特别突出,公司自身的微观决策可能会起一些作用,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形势比人强。 《泰囧》的票房奇迹却没能挽救光线传媒股价四连跌。1月18日,光线传媒公布2012年业绩预告后,股价连跌,期间有媒体质疑公司巨额利润不翼而飞,涉嫌延迟确认票房收入。1月24日,光线传媒发布澄清公告称,媒体报道不实,并解释称《泰囧》成本远超3000万元,公司对电影主创人员有适当奖励和为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导致业绩预期与市场有较大差异。一招决胜负,这对个人来说如此,公司可就不一定了,光线传媒的解释似乎还没能完全说服投资者。 更令人心惊的是,曾经的大牛股、带着高科技帽子的中兴通讯,出现巨额亏损。1月20日,中兴通讯发布2012年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全年亏损25亿元至29亿元。曾经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兴通讯,却交出了一份巨亏的成绩单,让业界扼腕叹息。 回首看曾经的四家中国通信制造厂商代表企业“巨大中华”(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华为技术)中,“巨大”已风光不再,“中华”却冰火两重天。2012年中兴通讯预计巨额亏损,华为则预告净利润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扭转了2011年净利下滑的局面。 中兴通讯2012年陷入巨亏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中兴通讯近年采取激进的进攻策略,大打价格战,其核心业务手机毛利率下降,加上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处于景气低谷,中兴通讯亦难摆脱困扰。有消息称,中兴通讯已经成立了由执行副总裁带队的“专家扭亏团”,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扭亏。从资本运作层面看,中兴通讯2012年四季度连续出售三个子公司,加上2013年一季度4G投资有望提升业绩,专业机构预计,中兴通讯2013年一季度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另外,重仓持股的机构,对中兴的未来似乎并未绝望,仓皇出逃者并不多,因而,在业绩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中兴市值并未崩盘,这也让投资者心存未来翻盘的信心。 高科技企业总带着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值溢价率高的“高帽子”,然而还要看到,正是高科技的技术特点和产品特点,让这些公司同时还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失败率的不利之处,真正是“高处不胜寒”——这一点,涉及的公司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的投资者也要有心理准备。“巨大中华”轮番走向低谷,或许有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微观因素,但在高风险的高技术领域,何尝不是“偶然出自必然”? 继中集集团之后,万科作为另一家大型“B转H”上市公司吸引了市场的高度关注。近日,在深圳大梅沙万科总部,包括总裁郁亮、执行副总裁肖莉、董秘谭华杰在内的万科高层管理人员悉数亮相,面对数百家媒体公开解读“B转H”相关问题。除B转H外,国际化也成为此次发布会一个频频被提及的主题。郁亮表示,万科从上市那一刻起便具有海外基因,此次B股转H股是万科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对万科来说,B股转H股将使万科能够达到更高的国际化水准。市场反应相当正面:自2012年12月26日起停牌的万科复牌,受到资金强烈追捧,股价大幅上涨。B股常常被形容为“鸡肋”,去留都有困难,如今,管理层和企业对“B股转H股”都有积极回应,而且戴上了“国际化”的高帽,估计这一趋势还会延续甚至加强。 不得不说的是茅台。塑化剂事件澄而未清,涉嫌价格垄断又受到千夫所指,产品滞销传闻让茅台更显窘境。不断有媒体报道,茅台降下身段积极搞营销已经是势在必行。200元的高股价,已是明日黄花,茅台未来走势,还真不好说。 除了经营上的困境,茅台还陷入了与同行业的商标纠纷之中。备受关注的茅台注册国酒商标案已经进入了倒计时。1月17日,国家商标局将此前收到的近百份异议书汇总整理后,递交给贵州茅台,而茅台将有1个月的答辩时间。之后,商标局将正式进入裁定期。而未经证实的消息说,90多家酿酒企业提出异议,如此,茅台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根据商标局工作人员透露,茅台注册国酒商标案可能在半年内会有最终的结果,茅台国酒商标十年注册之路已经进入最后的裁定阶段。在业内人士看来,茅台此次注册国酒商标成功的可能性很渺茫,由于2012年突发事件频现,如果国家商标局基于茅台上述不利事件的影响,还通过其“国酒称号”的话,可能面临公信力缺失的风险。 据说,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曾公开表示,国酒商标势在必得。酒商标前加个“国”字,真的那么重要吗?真的能扭转乾坤吗? 笔者奇怪,中国人怎么对“国”字那么感兴趣:体育场要国家体育场,大戏院要国家大戏院,话剧院要国家话剧院,博物馆要国家博物馆……最具讽刺的是,中国还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国家级贫困县”,如此等等。说到底,还是对行政权力的崇拜,对国家掌握资源的俯首称臣。更实际的内在原因是,借助“国”字,多多少少与垄断能挂上钩,与公权力的支持挂上钩,与对竞争对手的打压挂上钩。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企业对“国”字趋之若鹜呢?茅台的“国”字账,难道不是如此这般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