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现在基本上对和政府相关项目不立项不审批,也在对文件进行解读,看看下一步还可不可以做。”一信托公司项目经理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四部委最近联合发文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进行规范。记者在采访多家信托公司后了解到,部分信托公司已暂停政信合作类项目,正忙于解读文件,寻求新的交易模式和业务突破口。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称,地方政府在银行信贷收紧、发债监管严格的背景下,借道信托融资仍然是大势所趋。
投资者曾热捧政信合作
一面是地方政府承担大量基建任务亟须资金且面临债务集中偿付,一面是信托公司在房地产业务受限且暴露出兑付风险后寻求安全、高收益项目,二者共同促成了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在去年爆发性增长。用益信托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基础产业领域共成立987款信托产品,募集资金2163.75亿元,占总成立规模的28.79%,已超越房地产信托占据各类业务榜首。其中,仅在12月份便成立122款产品,规模达204.94亿。
由于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交易对手多为地方政府及当地融资平台公司,此类业务在业界被称为“政信合作”。记者注意到,除提供流动贷款外,信托公司纷纷通过设立财产权信托或应收账款收益权信托产品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提供资金支持,风控措施主要为土地质押、政府担保,由财政出具承诺函、人大决议将债务纳入财政预算。其中,不少业务采取BT(建设—移交)形式,即地方融资平台代建、地方政府回购方式,也将政府信用纳入其中。
基于安全性高、收益率高的判断前提,投资者对此类产品则是趋之若鹜,市场频频传出某政信合作项目销售中被“秒杀”消息。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背后风险表示担忧,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参差不齐,政府担保行为在合规性上存在问题,而一旦暴露出兑付风险,信托公司在向地方政府索债或要求处置抵押资产时是否会遭遇重重阻力。
政信合作类业务被急停
正当各家信托公司积极推进政信合作类业务时,财政部联合发改委、央行和银监会近期发布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最近有些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有抬头之势,如违规采用集资、回购(BT)等方式举债建设公益性项目,违规向融资平台公司注资或提供担保,通过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等。对此,《通知》要求,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不得以委托单位建设并承担逐年回购(BT)责任等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同时,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共租赁住房、公路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需要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不得通过金融机构中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直接或间接融资。除此之外,《通知》还要求对政府的担保承诺行为进行清理整改。
对此,新时代证券分析师袁建明认为,对政信类信托产品,如果缺少地方政府信用担保则风险敞口将有所放大。作为地方政府基建项目融资常用的模式,BT举借政府性债务方式的规范将进一步打压政信合作的空间,特别是地方融资平台通过信托融资的渠道基本出局,将对信托行业产生较大影响,政信类信托产品在2013年或将重回沉寂。
业内观望气氛渐浓
不过,记者注意到,目前仍有信托公司在推进政信合作项目。江苏省泗洪县政府网站一则新闻稿显示,1月11日,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与泗洪县城投公司2亿元保障房信托项目在泗洪正式签约,这将拓宽泗洪县建设资金融资渠道,缓解政府财政资金压力。
西南某信托公司人士则向记者表示,业内目前主要还是在观望,一些信托公司已经开会暂停政信合作项目。“以往一些产品到期以后,肯定要发新补旧,一下子限制死怎么办?做还是要做,具体采取怎样方式现在还不好说”,他还称,“政府担保是最重要风控措施,除非信托公司相当认可借款主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