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1亿元——万科、绿地等4家房企12日联合拿下的上海南站商务区地块,刷新上海今年以来土地总价记录。据不完全统计,近半个月来,多个城市至少出现了8个总价或单价“地王”。
楼市年底出现明显的“翘尾”行情动力何在?业内人士认为,房价短期内不具大幅反弹基础,但对多种因素推动之下的小幅连涨应保持足够警惕。
“地王”频出给出房价上涨信号
12日,万科、绿地等四家公司联合以54.31亿元的底价拿下上海南站商务区地块,楼板价11000元/平方米,此地块成为上海今年以来的新总价“地王”。
据统计,11月27日至12月7日这11天内,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长沙以及苏州7地的总价和单价“地王”纪录不断被刷新,加上上海这一地块,半个月来共有8个“地王”出现。
接连出现的“地王”让准备买房的消费者有些恐慌,这是房价又要开始上涨的信号吗?在上一轮“地王”扎堆出现时,不少人曾见证过周边的二手房纷纷大幅跳价的情况,中介给出的理由是:“面粉”涨价,“面包”当然也要涨价了。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也显示,11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791元/平方米,环比10月份上涨0.26%,自2012年6月止跌后连续第6个月环比上涨。其中,10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568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39%,同比也上涨0.15%。这是今年以来10大城市平均房价首次同比上涨,部分重点城市房价甚至超过调控之前,新房“跳价”、排队购房等情形也再度出现。
数据显示,不少房企已经纷纷提前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比如,万科前11个月销售1271.5亿元,超过2011年全年业绩;恒大在前11月也超过了年初的全年销售目标。中海地产则早在前10个月就已经完成了全年原定目标,甚至超过了年中调高的目标。
开发商对后市乐观
眼下这一轮土地市场的活跃行情,是否是2009年-2010年“地王热”的再现?
一个最大的差别是:近期很多成交的高价地块,除了住宅用地,不乏商办用地;而且,虽然成交价格屡创新高,但其溢价率并未出现“飙升”。比如,上海南站商务区地块为商业用地,且54.31亿元是底价成交。11月30日,南京下关区一“总价地王”,同样是以56.2亿元底价成交。
新城控股副总裁谭为民说,“地王”集中出现除了有季节性因素外,还与开发商的资金状况好转有关,大部分开发商都已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口袋里“不差钱”。“从这一波土地成交的溢价率来看,并不算太高,有的虽然是‘地王’,但基本上是底价成交,与上一轮‘地王’集中出现时相比,开发商心态也不可同日而语,对于开发成本的控制更为严格,拿地规模及资金的控制也相对谨慎。”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目前一些企业的资金面已大为改善,尤其是具有庞大资金实力的龙头企业与央企地产企业来讲,势必会考虑增加土地储备,积极拿地“换仓”谋求下一轮发展机会。
但张宏伟认为,在整个市场“基本面”尚未完全回暖的背景下,总价、单价“地王”只是少数大型房企的“游戏”,大多数中小房企只能“望而却步”;当前土地市场溢价率并不高,并且大多数拿地企业尤其是拿“地王”项目的企业相对谨慎,也说明土地市场并非火爆到了出现泡沫的阶段。
“从本质上来看,这一轮‘地王’潮与上一轮‘地王’潮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开发商对后市较为乐观,果断出手拿地。”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严荣称,尤其是一些开发商认为未来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由此推断房地产业也将迎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拿地热潮或将持续
“在限购、限贷等严厉的调控政策之下,目前购房者主要是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整体来看仍然是供大于求,因此房价很难大幅上涨。”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称,从库存来看,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楼市在加速回暖,但这些城市的库存并未大幅减少,在去库存压力下房价上涨空间不大。相比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房价上行趋势较弱,三四线城市因库存较大,房价甚至还面临下行压力。
“当前市场的主题依然是去库存。假设政策不变,市场去库存的过程也将持续到明年。”新城控股副总裁谭为民说。
但各地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不少热点城市的住宅土地供应情况距离全年计划尚远。如北京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完成尚不足一半。业界认为,时近年底,各级政府或将选择通过大量推地来加快完成供地计划,因此,这一波拿地热潮或将持续。在开发商活力复苏、地方政府加快推地的形势下,地市活跃对房价的“助涨效应”不容忽视。
业内人士认为,应通过调控政策的严格执行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此外,房地产调控在坚持过程中应提高精细性、稳定性和制度化,以促进市场长期平稳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