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政策打造合芜蚌创新高地
2012-12-14   作者:记者 王圣志/合肥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工业增长减缓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却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今年1—10月份,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141.8亿元,增加值1274.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4.6%和15.3%。申请发明专利8128件,同比增长46.4%。获发明专利授权1756件,同比增长44.3%。
  作为全国首个跨越城乡的自主创新试验区,安徽“合芜蚌”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下,特别是享受“中关村”政策后,激发了高科技人才的创业热情,迸发出强大的发展动力,有效破除了科研、产业“两张皮”,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合芜蚌”: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极

  今年3月30日,覆盖合肥主城区、拥有46个节点的“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正式开通。该网具有保障实时语音通信、实时文本通信及文件传输等功能。合肥市从而成为全球首个拥有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城市。由于量子具有不可再分、不可复制的特性,量子通信能做到“绝不泄密”,在国际上被视为已知技术中保障信息传输安全的终极手段。
  这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诞生的又一“世界第一”的创新成果。2008年10月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基础上,整合芜湖、蚌埠等地优势创新资源,着力建设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这里成为安徽自主创新的主战场。
  今年以来,合芜蚌试验区启动实施了151项科技攻关和89项自主创新专项重大项目,属安徽省确定的主导产业占80%以上。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合肥东芯通信公司自主研发出同等工艺条件下面积最小的4GTD-LTE基带芯片,中国科大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高空风场探测激光雷达——车载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合肥工大与丰原生物公司等联合研发成功国际领先的生物质成型燃料超焓燃烧发电锅炉。
  据安徽省创新办主任、省科技厅厅长徐根应介绍,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六大创新工程,推进六项改革。即实施创新型产业升级、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优化工程;推进投融资体制、科技教育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安徽省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新建芜湖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蚌埠玻璃新材料、合肥智能语音等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集群。创新产学研用结合模式,探索组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20多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实体,合肥已初步建成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现代显示等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集聚资源、集聚成果、集聚人才的重要载体。
  合肥聚能新能源公司是一家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在当前国内光伏产业遭遇大幅动荡的情况下,却实现了逆市上扬。“我们的光伏项目前年中标8千万元,去年1.5亿元,今年已超过了3亿元。”该公司董事冯士芬说,这得益于产学研用模式的创新,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 聚能公司位于合肥高新区,由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创立。“这个领域技术门槛高,我们依靠的是技术优势。” 

  高含金量政策激发自主创新活力

  合肥宏晶微电子公司是一家新兴企业,去年9月研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清数字多媒体主控芯片,当年出货量即达到20万片。“今年我们计划出货100万片,但春节后平板电视、手机终端出口减少,使芯片需求低于预期。”公司负责人刘伟说,他们的竞争对手是美国、台湾地区的知名半导体厂商,“市场下行,但我们的研发、测试投入不能停,资金压力明显。” 
  与成熟企业不同,创业前期的科技企业因缺少土地、厂房、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难以获得银行贷款。针对“轻资产”类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合肥高新区于今年推出了“创新贷”服务,科技企业可用知识产权、股权等担保,获得低息贷款。近期,宏晶公司已通过“创新贷”,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 
  徐根应说,“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关键要有高含金量的政策支持”。
  2008年,安徽省出台一系列政策“筑巢引凤”:对省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来合芜蚌试验区落户,投资创新型产业链缺失环节或薄弱环节的,给予其实际到位投资额10%、最高500万元奖励。具备上市条件的省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总部迁至合芜蚌试验区注册上市,并将其上市募集资金的70%在试验区投资的,奖励500万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由企业购买或成果单位自行在试验区首次实施转化并实现产业化的,给予20—200万元资助。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在合芜蚌试验区创办企业的,给予公司注册资金50%、最高200万元资助;留学回国和民间科技人员来试验区创办企业的,给予同等额度的资助。
  安徽省还出台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的意见,围绕主导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引进培育100名左右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从事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的高端人才,引领带动试验区乃至全省创新创业人才总量大幅度增长。
  去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之后我国第四个享受“中关村政策”的自主创新重点区域。安徽省参照中关村国家创新示范区政策,出台了合芜蚌自主创新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主要包括:合芜蚌创新区内国有和民营科技创新型企业,可将近3年税后利润形成的净资产增值额的35%,以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等形式激励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和经管人员;企业自行或联合转化科技成果、转让科技成果、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其他企业等,技术人员都可获得一定比例的分红激励;企业转化科技成果,以股权形式给予本企业技术人员奖励,受益者可在五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截至目前,试验区已确定50家企业开展股权激励、岗位分红、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分红、科技成果自行产业化分红等试点,获批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安徽省及合芜蚌三市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达8.5亿元,引导设立创投基金19只,资金总规模达63亿元,累计投资项目103个,总投资额31亿元。

  发挥“合芜蚌”辐射效应加速安徽科技创新

  徐根应说,安徽将始终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加快建设合芜蚌试验区。
  据介绍,今后在合芜蚌试验区将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增长源工程。明年,将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聚焦语音合成及应用、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及蓄能技术、智能制造、量子通信等新兴领域,推进16个重大科技专项和10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支持企业开发应用500个重大科技成果,3000个新产品。
  最近,安徽省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发挥合芜蚌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先试优势,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加快推进国家赋予的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重大政策试点,探索适应合芜蚌试验区发展需求的相关试点政策,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活力。探索合芜蚌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的联合、互动及资源共享,加快推动中关村等区域的企业、人才、成果落户合芜蚌试验区。加快面向全省的科技创新服务与共享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要素在全省高效有序流动。
  按照这一意见,“十二五”末,合芜蚌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例要达到全省的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0%,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将超过7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安徽"合芜蚌试验区":科技人员创新成果可获股权分红激励 2011-11-29
· 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激发创新聚变效应 2009-12-23
· 天金所成首家国家高新技术认定金融交易平台 2012-04-09
· 全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10万亿元 2012-04-01
· 昆明制药:再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2012-02-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