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促销尘埃落定,天猫、淘宝斩获191亿元,而各大电商销售额预计突破300亿元大关!然而,令人垂涎的数字,仍难掩中国电商行业“十电九亏”的尴尬局面。专家指出,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商行业,亟须避免“烧钱依赖症”“增收不增利”等软肋。
“双十一”效应吸引眼球
“双十一”电商促销,已经成为整个零售行业不得不正视的盛大节日与严峻挑战。数据显示,淘宝系共实现交易额191亿元,其中天猫占132亿元,淘宝网占59亿元,峰值时期每分钟交易额高达1733万元,处理交易笔数9万笔/分钟。
191亿元是什么概念?这一数据相当于2011年国美年销售额的近1/6,相当于王府井百货去年一年的销售额,也远超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8天上海395家大中型商业企业、5千多个网点的总营业收入64.3亿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当年网络零售总额达到8019亿元,比上年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806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升至5.4%。
有专家预测,如果按照年均40%的增速计算,预计“十二五”末我国网络消费交易额将突破3万亿元,届时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将接近10%。
“今年网络零售总额占比迅速提升,有三季度电商价格战、经济下行下消费者偏爱网络购物打折优惠的因素,但消费者购物行为的电子化、网络化趋势,已经无可抵挡。”复旦大学电子商务中心主任黄丽华说,“80后”“90后”这些“数字原住民”,将成为未来商业模式竞争、商业法则制定的决定性力量。
“电商就像猛狮一样,正在逐渐吃掉传统商业这只‘绵羊’。”为了避免被时代列车所抛弃,传统零售业大佬近年纷纷试水电子商务。王府井今年6月宣称将投资1亿元进军电子商务领域;沃尔玛通过控股1号店“曲线救国”;麦德龙、上海“城隍庙”等也在积极筹划自己的“线上之旅”。
国内知名外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广新达运营总监杨学海向记者表示,互联网用户群体扩大和购物配套日益完善使网上购物人群日趋庞大,在这个大环境下,“无商不电”是必然趋势,传统企业要么自己作出改变主动适应,要么被动等待并被日渐淘汰。
“无商不电”遭遇“十电九亏”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尽管众商家试水互联网的热情高涨,但电商这块“肥肉”可能只是闻起来很香、吃起来涩嘴。数字显示,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着“十电九亏”的窘境。
有关数据显示,除天猫盈利外,其他电商网站大多仍处亏损泥潭。如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此前宣布,今年上半年京东商城净利润仍为负;国美电器旗下两家电商今年上半年亏损2.6亿至2.7亿元,占国美亏损额的一半左右;当当网2012年第二季度净亏损1.2亿元,同比扩大330%。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从资本来源来看,电商企业绝大部分喝“VC/PE的奶”长大,“乱烧钱”现象普遍存在。
“从商业模式看,电商网站特别是购物类网站基本是先跑马圈地,通过砸广告、大打价格战吸引流量、用户、订单做大销售额,绝大部分以牺牲毛利润为代价。而随着一淘网、比购宝等比价工具的流行,消费者与商品之间‘信息孤岛’现象被打破,不仅压缩了电商企业的利润空间,电商所预期的‘以实惠黏住消费者’也变为空谈,进而拖累大部分‘触网’传统品牌的利润。”曹磊说。
线下到线上面临“惊险一跃”
专家指出,传统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并非“做一个网站”那么简单,而是商业模式和商业流程的再造。
“当大部分传统企业转向电商的时候,因为人才、理念、定位等方面的缺失,导致价格战成为大家认可的快速突出重围和进入主流的捷径,而大规模价格战加上大部分事先并未料到的物流、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成本必然导致大面积的亏损窘境。”杨学海称。
黄丽华指出,传统商业企业成熟的线下交易模式,首先就面临着脱离传统思维束缚的考验,如何在线上与消费者建立信任,“黏住”消费者,如何把线下品牌优势延伸到线上,都是全新的研究课题。此外,电商对于物流的需求,可能会对传统零售商提出巨大的考验。
而此次“双十一”大促中商品“临阵下架”、特价商品“躲猫猫”、先提价后降价等不规范的促销行为,也为电商行业规范运营敲响了警钟。
“目前国内网络生态仍然以草根秩序为主,相关法律法规零散缺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杨坚争等专家建议,我国需尽快制定、实施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立网上经济纠纷调解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等“网上315”,为网络购物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