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专业数据机构麦可思公司最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里,有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而这当中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 但与此相伴的还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那就是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就业人员,一方面却是不断攀升的大学生待业人群。我们不禁要问,在我们的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张景岫认为,这个调查是对某一具体时点就业情况的反映,其实这种摩擦性失业情况很正常,比如一个人在转换工作的过程当中,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为下一份就业在做准备。 张景岫说,根据国家统计的数字,我国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为608万人,未就业比例占到大学毕业生抽样人数的9.3%,推算下来将近57万人。其中,有65%的人还在积极找工作,11%的人准备考研,准备出国的人有2%,只有22%左右的未就业人群是处于待定的状态,它的比例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张景岫表示,对于失业,还是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因为部分人群在刚毕业的过程当中有一些自己的打算,为这些过程做准备的。另外,像美国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毕业之后也不是选择马上工作,他选择旅行或者其他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阅历,所以,失业这个问题既要关注它,但也不要把它摆在特别敏感的位置上。
张景岫认为,企业招人用工难大学生感觉就业难,这个现象的确存在。这来自于几个原因:一个方面是结构性失业问题,有一些岗位对人员需求量大,而对应专业的毕业生的人数不够。有些专业和岗位则出现相反的现象,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失业。其次,是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用人和求职者求职信息未能很好匹配;当然也有一部分的观点认为,现在大学教育所培养出来的知识和技能离企业的岗位还有一定差异,这几个方面的原因都普遍存在。 张景岫认为,从求职者的角度来讲,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调整就业心态,因为有些大学生眼高手低。另外一方面,企业在用人方面也尽量减少不适当或者过于严格的要求,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有在两个方面都去放低自己的姿态,才会对促进这部分待定族的起到帮助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