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欧洲经济不景气,公司欧洲航线的运量下滑得非常厉害,运价也在下滑。”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大连分部的一位负责人预计,公司四季度业绩仍将惨淡,业务量也会相应下滑。
三季度的传统出口旺季如期未至,本应繁忙的航运公司饱受业绩下滑的困扰,低迷的经济形势重创了航运市场。
内忧外患
10月9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了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报告显示,中国航运企业经营状况持续下滑,陷入了“深度调整之中”。中国航运景气指数为78.17点,处于较为不景气区间,较二季度下降了16.37点。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国大型航运企业景气指数为83.44点,中型航运企业景气指数为96.59,小型航运企业景气指数为97.95,数值跌至新低。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阻断了中国航运业高速膨胀的发展,伴随经济萎缩和出口下滑,船运业的发展陷入衰退。“目前航运业的衰退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反应,对此,应给予理性看待。至于何时触底反弹,则取决于中国经济的第二轮变革进程。”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对本报记者说。
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温和放缓,美国经济缓慢复苏,而欧元区经济继续萎缩,外需不足影响了航运业的发展。据悉,今年1~8月份,中国规模以上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3.5亿吨,同比增长6.1%。其中外贸和内贸货物吞吐量分别为20.1亿吨和43.4亿吨,增长11.1%和3.9%,增速有所放缓。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市场分析师张永锋对本报记者表示,航运市场自二季度开始逐渐低迷,市场运价不振,航运企业普遍面临亏损。与此同时,市场运力严重过剩,供需关系进一步恶化。从整个市场来看,大量过剩的市场运力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消化,而未交付的新船订单仍处高位。
数据显示,2003年~2011年,国际干散货船的运力增速平均达到了8.5%,而货量平均增长率仅为5.4%,大量累计的运力严重超过市场需求,而目前船东手持的新船订单量占现有运力的比例达到30%以上,未来运力将继续增长。
张永锋表示,世界主要矿山、中国煤炭企业和钢厂等都推出了造船计划,上下游企业集体造船入市给市场带来了较大压力。上下游企业进入运输市场,在大幅增加运力的同时,也分散了现货市场的可承运货源。在此背景下,受装载率不足、运力过剩影响,航运公司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致使“零运价、负运价”现象重现市场。
逆市谋生
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显示,四季度中国航运企业发展的总体环境更为恶劣,航运行业状况将进一步恶化。虽然航运市场较难在短期内整体走出低迷,但有专家预计,四季度市场走势可能会呈现分化。
张永锋指出,一方面,四季度国际干散货市场将会呈现小幅回升。随着部分发达国家推出经济新政刺激增长,加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举动,钢材价格有所回暖,预计大宗商品的市场需求在四季度将有所回升。但基于市场流动运力持续高涨的现实,运价指数将呈现小幅回升,但上涨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受旺季效应逐步消退的影响,主要航线的集装箱货运量将有所下滑,班轮公司可能会采取新一轮的运力裁剪计划。
虽然航运市场整体低迷,但亦有不少航运企业积极调整市场结构,业绩取得了逆势增长。
宁波市浩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市场和业务部的蒋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9月份的订单量为745单,主要发运的是圣诞产品。10月份受国庆的影响,公司订单量减少了很多,但仍有不少9月份的尾单支撑。据介绍,公司绕开了欧美航线,转做中东、拉美市场,保持了业绩增势。8月份公司的订单为605单,7月份是579单,业绩基本处在稳步上升的状态。
对此,中国物流协会常务理事刘建新指出,航运公司大多采取重要客户跟进的策略,旨在为老客户做好服务,现在到了转变思路的时候,航运企业应积极开拓新客户、转战新航线,切忌坐以待毙。“外贸不足、内贸来补”,刘建新指出,在外需不景气的情况下,航运企业还可以大力开发国内运输市场,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例如中外运就在珠三角以及大连、青岛等地开辟了内贸运输线路,在重庆开通了专线运输大宗货物。
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认为,在全球宏观经济并未出现明显好转、终端需求没有呈现触底回升的情况下,航运业景气度将持续低迷,并将向纵深方向发展,向全产业链蔓延。此时,优化运力、抱团取暖或许是航运企业“过冬”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削减运力,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快速匹配需求与运力,提升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