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到目前为止,只有唯品会一家公司在美国上市,我期待上市窗口到2013年第二季度能够再次打开。”美国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执行副总裁斯考特·卡特勒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斯考特·卡特勒做上述表态的相关背景是,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关于中概股在海外资本市场的焦点话题已经从IPO潮转为退市潮。在全球资本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中概股退市步伐短期内恐怕难以放缓。
中概股掀私有化风潮
根据统计,中国概念股在美IPO潮在2010年达到顶峰,有46家。但不到两年时间,中概股群体中就涌起一股与IPO截然相反的新现象——私有化。根据投中集团等咨询机构掌握的资料,自2011年开始,美国市场中国概念股逐渐掀起私有化风潮,今年前7个月已有12家中概股宣布私有化计划,近两年内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共有33家宣布私有化交易,其中14家已完成,17家尚在进行中,还有2家终止。
易凯资本CEO王冉说,纵观海外资本市场过去12到18个月,中概股的私有化确实已经成为一个现象,一开始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但今年以来,包括一些知名大企业都开始加入进来,中概股私有化浪潮大有升级之势。2012年2月,盛大网络全额收购在美发行股份;6月,阿里巴巴集团耗资约180亿港元回购在港交所上市的全部股份;8月13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分众传媒宣布,以每股27美元,总额约35亿美元的价格将分众传媒私有化。
“私有化”第一次大规模涌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时期。当时,许多公司利用股票价值被低估,开始回购公众股东持有的股票而获利,因此有了“私有化”一说。王冉说,私有化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是所有的私有化努力都能成功,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配合,包括大环境、外部力量,也包括公司本身经营的状况,这一轮中概股私有化潮中也有一些受挫。
三因素助推退市潮
记者近期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推动此轮中概股退市潮愈演愈烈的主要有三股力量。
根据投中集团的分析报告,私有化退市热潮涌动的首要原因是上市公司认为海外资本市场对公司股票估值偏低。当前一大批中概股股价跌入谷底,此时私有化不仅能摆脱资本市场的各种拖累,而且成本较低。
2011年完成从美国退市的哈尔滨泰富电气董事长杨天夫对媒体表示,股价被低估,不仅影响再融资,也不利于管理团队激励,相比于维持上市公司状态的一系列费用投入和责任承诺,在美上市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
另外,借退市回收决策权便于战略调整,也是不少中概股,特别是大公司的目的所在。
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指出,盛大集团近年来多业务线并行扩张,但是其战略执行并不顺利,而私有化则有利于其集中决策权并优化集团战略,阿里巴巴B2B的私有化也同样出于阿里集团整体战略考虑。
在上市公司私有化的背后,PE机构的作用不容忽视。由于在公开市场回购股份需要大量现金,这给资金充裕的PE机构提供了绝好的蛋糕。
根据投中集团掌握资料,今年已宣布私有化计划的12家中概股中有4起案例有VC/PE机构参与,分众传媒背后有方源资本、凯雷、中信资本、鼎晖、光大资本等,而尚华医药、千方科技、亚信联创的私有化计划则分别有TPG、赛富基金、中信资本等机构参与其中。
海外资本市场仍有吸引力
包括斯考特·卡特勒在内的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美国资本市场的总体态度,决定了中概股退市潮仍将持续,但并不意味着海外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全面下降。
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认为,阿里巴巴、分众传媒等知名中概股的加入无疑将起到推波助澜作用,激励更多企业退市,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而言,主营业务仍处于快速增长状态,随着市场状况转好,其股价回调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这类公司并无太大动力退市,预计未来私有化的中概股将以小盘股及传统行业企业为主。
盘实资本总裁杨向东认为,传统行业退出美国股市后,还可以去别的地方上市,而互联网企业目前还无法满足国内上市条件,只能在美国上市,因此他对中长期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还是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