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价降43.41%
|
产能过剩是祸首
|
|
2012-08-31 作者:记者 曾亮亮/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字号
大
中
小】 |
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产原料药品种有45.08%的出口均价在10美元/公斤以下,31.97%的原料药品种出口均价在5美元/公斤以下。出口平均单价同比下降所占的比重达43.41%。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认为,产能过剩无疑是祸首。 2012年,我国的化学原料药面临着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的双重压力。经济放缓,来自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挑战加剧,我国化学原料药的竞争优势被削弱,同时,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及贸易摩擦危机也相当严峻。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西药部相关人士指出,原料药行业的一些领域由于进入门槛低,一些企业为追逐利润,往往采用规模效应,扩大产能,压缩成本,这就导致了产供严重失衡,最终使企业失去价格的话语权,由此陷入被动局面。这是当前很多原料药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而另一方面,原辅料、水电煤运等成本依然维持在高位,使医药生产成本不断升高。据悉,近几年,原料药企的人工费用(五险一金)持续上涨,对企业的运营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环保和地方财政贡献率等压力越来越突出。同时,GMP的改造也加重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一些产品的经营问题十分严峻。例如激素类产品的重要原料黄姜被游资囤积炒作,价格连连上涨,由于没有其他可替代原料,企业叫苦不迭。 相关人士指出,发展新业务的途径越来越少,也是造成企业的生存空间变窄的原因之一。例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外包业务,因为市场逐步扩大,竞争加剧,前景不乐观。而欧债危机又使外部需求受限,企业的利润增长点不断降低,有些企业在今年上半年业务量上涨30%的情况下,利润却和去年同期持平。 此外,我国医药产品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主要靠低成本进行国际竞争,造成行内互相厮杀,结果是两败俱伤。我国原料药出口额最大的还是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和维生素三大类,但都属低附加值产品。“到目前为止,我国制药工业97%都是仿制药,制药企业不是在某一点上发展自己独特的优势,而是什么赚钱干什么,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他指出。 人民币汇率问题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升值幅度的不断加大,使附加值较低的大宗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压力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使得我国原料药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正逐渐丧失,对出口企业的经营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业界普遍担心,在未来数年,我国原料药业将面临来自印度的巨大压力。”他指出,由于我国原料药企业多头出口,无序竞争,产品不特,大而不强,在国际主流市场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弱。而我国原料药的主要竞争对手印度,无论从实力、从业人员方面都不如我国,但由于有政府扶持,行业发展很快,近年来大有赶超我国之势。 据悉,印度利用我国内外销产品的价格差(外销产品价格低于内销产品),低价从我国进口优质原料药,再加工成下游产品后与我国进行竞争。同时,印度发挥政府扶持优势,在技术水平上逐渐与我国企业拉开档次,抢占国际市场。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