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戏码再度上演。
8月20日,武汉两家孪生百货零售公司——中百集团与武汉中商进行第三次重组复牌,但经修订的中百集团吸收合并武汉中商的重组预案仍遭到二级市场的用脚投票。
当日,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双双跳空低开,全天跌幅达6.29%和3.86%,一举跌破经调整后的换股价格6.83元和6.49元,其中中百集团6.55元的收盘价更创2009年以来新低。
而被市场认为“举牌”中百集团的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光集团”),则抄底抄在“半山腰”,所持股份账面价值或已浮亏约1.18亿元。此外,工银、诺安等亲历中百集团三次重组“闹剧”的公募基金,也因重仓持股被套,浮亏惨重。
“狼来了”戏码上演
8月13日,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再次发布重组停盘公告,仅仅5个交易日后,两公司便出炉了经调整后的重组预案。尽管已经是第三次重组,但该方案一出,却再度遭遇二级市场用脚投票。
“换股比例调整从0.93调整为0.95,这进一步增强了两公司合并后大股东武汉商联的控股地位,稀释了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上海一位大型券商保代对记者表示,“同时6元多重组价格若顺利实施,武汉商联低价重组从成本上讲肯定划算,相反这样的重组对中小股东来说肯定划不来。”
可计算,若中百集团吸收合并武汉中商后,不考虑后续增发,武汉商联及一致行动人持有中百集团的比例将由原来的12.89%增至20.45%,相反,一度“逼宫”的二股东新光集团持股比例将由原来的8.86%降至6.56%。
另有上海私募人士也分析,“同样的一次重组,异议股东投反对票,现在拿到的现金比去年4月第一次的重组方案少了将近一半;况且现在股价都创了新低,中小股东都是套牢的,谁还会选择现金?这样的方案就是‘逼迫’中小股东投赞成票,以便让重组方案顺利通过。”
由此重组预案要通过中百集团股东大会或将成为最大悬念。截至今年一季度,中百集团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仅为12.89%。而二股东新光集团持股比例达到8.86%;而前十大股东中基金占了六席,合计持股比例达到了15.61%。
谁掉进重组“陷阱”?
在中百集团、武汉中商三次停盘重组期间,掉进重组“陷阱”最大的玩家或是被市场认为“举牌”中百集团的二股东新光集团。
2011年9月30日,中百集团、武汉中商重组首次预案出炉,但市场并不买单,其股价在去年四季度双双下挫。而新光集团则借机出手,在去年四季度大肆买进持有4837.01万股。今年一季度,新光集团再次增持1197.04万股,合计持有6034.06万股,持股比例达到了8.86%。
正当新光集团“逼宫”之际,2012年3月底,中百集团、武汉中商蹊跷二度重组停盘。但由于重组无果,股价单边下挫,截至8月20日,中百集团从3月份停盘前的9.59元跌至6.55元,跌幅为31.70%。若新光集团持仓成本为8.5元附近,且期间并未抛售,那么持有中百集团股份市值已大幅缩水超两成,蒸发约1.18亿元真金白银。
对于该笔浮亏的投资,8月20日,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对他们(中百集团)团队有信心,我们对这个行业也有信心的。目前股市大家都不好,我们也是战略投资。”
前述上海私募人士分析,“新光集团若仅仅是战略投资而不是谋求控股权,其实并没有输掉。新光集团现在能影响到股东大会能否顺利通过本次吸收合并重组方案;另外,即使重组成功,无论是目前武汉零售股的资产以及整个百货零售股的市盈率,中百集团都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而新光集团是否还将增持中百集团,周晓光仅称,“暂时没有。”
除新光集团外,因重组无果被套的还有一直坚守中百集团的工银、诺安等公募基金。在中百集团、武汉中商首次重组停盘前的2011年一季度,两只基金便已重仓中百集团,当时分别只有3196.33万股和2893.87万股,占总股本的4.69%和4.25%。
但据2012年基金中报,工银瑞信稳健成长、诺安价值增长仍重仓持有中百集团2792.66万股和2676.44万股,其中工银瑞信稳健成长较一季度减持了417.34万股,而诺安价值增长并未减持。
由于中百集团股价已从2011年首次重组停盘时的12.32元跌至如今的6.55元,跌幅46.83%,可计算,截至2012年二季度末,工银瑞信稳健成长、诺安价值增长所持股份较2011年一季度末市值各已缩水约1.61亿元和1.54亿元。
此外,除前述两基金外,同样因重组被套的或还有摩根士丹利中国A股基金、长城消费增值、诺安成长,自去年一季度至今年一季度,该三只基金均跻身中百集团前十大流通股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