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个月后,外汇占款再次出现单月负增长,引发市场对货币工具使用的猜测。 央行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56575.17亿元。这样算来,7月当月,外汇占款负增长38.2亿元。而外汇占款上一次出现单月负增长,是在今年4月。 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呼声很高的背景下,外汇占款负增长,使得市场对存准率下调的猜测愈加浓烈。 分析人士表示,外汇占款出现负增长,其一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停止单边升值,居民和企业更倾向手持外币,减少结汇,增加购汇。 外汇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表示,受市场环境影响,当前境内企业和个人由做空转向做多美元,开始“负债本币化、资产外币化”的财务运作。 另一个原因则与“热钱”有关。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指出,目前国内实体经济下滑,同时房地产投资受限,短期投机资金有外流的趋势。 对于货币工具的使用,盛宏清认为,短期内应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稳增长”需要银根放松,而目前频繁操作的逆回购对资金的调节作用仅限于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对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不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下一阶段仍会采取稳健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年底前降息、降准“双降”机会依然存在,预期会出现一次降息,两次左右降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有其必要性,但是通胀反弹的潜在压力以及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决定了货币政策放松只能是适度的。央行近日提醒,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扩张性政策刺激增长的效应可能下降、刺激通胀的效应则在增强。 盛宏清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频率需要适度,切勿出现频繁操作。宗良也指出,下一步货币政策会考虑中长期效果,要既能缓解经济下滑压力,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又要防止通胀未来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