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外汇占款余额达25.6575万亿元,7月份当月外汇占款净减少38亿元。 外汇占款是央行和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所形成的投放于实体经济的资金。据悉,这是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占款第二次出现月度减少现象,上次月度负增长发生在4月份,当月外汇占款减少600多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外汇占款的再度减少,显示出美元走强背景下跨境资金的外流趋势,或将对央行近期货币工具的使用带来一定影响。 “7月份随着美元走强和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抬头,一些外贸企业减少了与商业银行的结售汇行为,这导致了外汇占款的减少。”有银行交易员指出。 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作用下,美元作为全球投资者的最主要避险货币,从80点高位一度上攻至84点高位,在7月份走出了一波上扬行情,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即期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个别交易日触及1%的跌停线。人民币与美元的此消彼长,令一些贸易商更愿意持有美元,减少结售汇行为。 有资料显示,自从去年四季度起,我国外汇占款即开始告别月均2000多亿元的持续高增长,逐渐进入到低增长甚至是负增长阶段。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深刻变化,目前已影响到市场上资金供应方式,进而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 “外汇占款的增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上的资金规模和货币工具操作方向。一般来说,外汇占款减少后将减少本币的投放,继而减小了市场的流动性规模,而央行为向市场补充必要的流动性,就会及时对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进行下调,反之亦然。”中国社科院世经所研究员张斌解释说。 资料显示,央行上次下调准备金率发生在5月中旬,意在缓解因4月份外汇占款大幅减少而产生的市场流动性紧张状况。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央行于公开市场已连续8周实施逆回购,供给投放资金超过6000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起到补充流动性的功用,未来不排除继续采取逆回购操作灵活调控流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