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11日对外表示,近日有媒体对该基金会课题组发布的“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住房保障问题研究”报告做了不实报道,误导了公众舆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该基金会特发声明,希望相关网络媒体及时加以纠正,并将对此保留相关的法律权利。
8月7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召开“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国际研讨会”并发布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住房保障问题研究”的报告。
针对有关媒体发布的不实报道,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声明中指出,8月10日,有关媒体发表的《争鸣保障房监督:半数以上实为福利分房》,报道了其记者对个别高校学者采访的“由于地方保障房资金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所以在各地方上报的保障房数量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由国企和企业员工福利房组成的”等观点,引起一些网络媒体转载。特别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个别网络媒体采取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的手段,擅自将标题改为“报告称我国保障房一半以上实为福利分房”,这歪曲了课题研究报告内容,误导了公众舆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对此我们表示难以接受,希望相关网络媒体及时加以纠正。对此我们也保留相关的法律权利。
声明强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近期组织开展的“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以及在召开的“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国际研讨会”,不存在“保障房半数以上实为福利分房”的观点和结论。我会发布的“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住房保障问题研究”报告认为,中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目标,是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必要举措,对于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城镇化进程、稳定宏观经济和推动节能减排具有战略性意义。2011年,我国开工建设1043万套保障性住房,基本完成400多万套,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得益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规划统筹、土地供应、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巨大努力和创新探索。
声明指出,报告认为,五年内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民生政策,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面临许多客观的困难和挑战。针对当前保障房的建设、分配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未来保障性住房政策需要建立起更加长期性的制度安排,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及城市规划更好地结合起来。
声明指出,保障性住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开展的“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完成,近期我们将陆续在基金会官方网站及媒体杂志公开发表,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