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8日,伦敦奥运会赛程过半,英国取得22枚金牌,奖牌总数达到48枚,金牌数位列第三名,实现了百年来在奥运会创造的最好成绩。 作为东道主国,英国拥有一些优势,奥运成绩也与运动员能力、训练方法等息息相关,但日前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算了一笔账,发现在奥运会上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大量的资金投入,金牌是拿钱堆出来的!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英国队只赢得1枚金牌,15枚奖牌。低迷的成绩令英国人感到耻辱,1997年,英国首次从国家彩票基金抽出一部分钱直接投入奥运会比赛项目。效果立竿见影——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英国队斩获11枚金牌,28枚奖牌,80年来金牌数首次超过10枚。 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伦敦获得2012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自此,英国理所当然地大幅增加投入、备战奥运。相应地,2008年北京奥运会,英国队金牌数再创新高,达到19枚。备战北京奥运的4年间,英国国家彩票基金与英国政府对英国奥运参赛团队的总投入达到2.35亿英镑,备战伦敦奥运的投入进一步扩大至2.64亿英镑。而在备战雅典时,投入仅有7000万镑。 英国对五个大项的投入最大,分别是赛艇、自行车、田径、游泳以及帆船,近四年来的投入分别都在2000万英镑以上,这也是英国队奖牌的主要来源。截至8日,英国队的48枚奖牌中有32枚来自这五个项目。其中,自行车场地赛的共10枚金牌中有7枚都被英国人夺走。 当然,这引发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因为这五个项目是英国的传统强项,所以才能获得最大的投入;还是因为投入最大,所以成绩最好。但是无论哪一样在先,这种模式已经形成,并且很可能形成“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为什么英国人这回没有大肆抱怨政府把纳税人的钱花在少数人身上?首先,金牌带来的民族荣誉感令英国人倍感振奋,这符合正常的国民心理;其次,政府对奥运比赛的投入只占总投入的40%,具体算来,分摊到每个纳税人头上还不到1镑,既然钱不多,大家也就乐意做出这个贡献了。 不过,如果只对“精英体育”增加投入,而减少对“群众体育”的投入,英国人就不乐意了。由于本届联合政府正在实施艰难的财政紧缩政策,将原来一个每年投入1.6亿英镑的学校体育合作项目废除,并准备废除现行的“16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群免费游泳”的政策,又把21块校园运动场卖给私人,等等做法都招来社会批评。有人说,鼓励民众强身健体,首先要保证人们有地方、有空间去进行运动。 伦敦2012奥运会最重要的一句口号是“激励一代人”。倚着这一思路,包括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在内的众多人士呼吁,应抓住奥运热潮努力推动体育发展,而不是剥夺青少年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他们要求增加学生在校运动的时间和机会,一是为了发掘更多孩子的运动天赋,二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