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1月份美国总统选举的日子越来越近。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竞选团队瞄准经济问题,制造各种议题,力图显示奥巴马政府的“无能”,希望挑动选民在经济困境下的求变心理,进而实现赢得总统宝座的终极目标。
罗姆尼祭出“敲打中国”的老政治把戏,宣称将在入主白宫后立即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并扬言要在经贸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举措。
美国政客在“选举季”说的话,不靠谱的居多。近一二十年来,除了2008年,当时因为美国深陷金融危机,总统选举议题主要围绕经济问题展开,其他的总统选举年,对华政策都会成为核心选举议题之一。甚至有人总结出一个美国总统的基本行为模式:在选举前从意识形态偏见出发,大谈要对中国强硬,一旦入主白宫,就不得不考虑中美之间千丝万缕的经贸、政治关系,转而采取比较务实的政策。
罗姆尼能否入主白宫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他提出的对华经贸政策明显不靠谱。更为重要的是,虽然他一心想利用美国当前的经济困境为自己的竞选目标服务,但实事求是地讲,美国经济问题有更为深刻复杂的原因,即便是真的“罗姆尼总统”执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改变美国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
在失业率超过8%的背景下,罗姆尼和奥巴马都接连指责对方将就业机会外包给中国、印度等国,从而造成美国国内就业岗位流失,但稍具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明显的“伪论断”。
过去几十年,现代通讯、交通、物流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分工合作越来越精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产业链中开始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印等国得益于低成本等优势,开始接收大量从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制造业和IT服务业等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则集中优势,在研发、品牌营销、金融服务业等方面获得了极大发展。这种分工客观上造成美国等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就业岗位外流,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是资本寻找最有效生产方式、追寻最大利润的结果。
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经济再实业化”的口号,希望重振制造业。但必须指出的是,美国不可能靠着“爱国口号”,强迫企业家将工厂迁回美国。即便中国等国家生产成本上升,也会有越南等低成本国家继续存在。美国重振制造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高端产业,并找到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而不是在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中国“全面竞争”。从这一点来说,奥巴马也好,罗姆尼也好,指责对方外包美国就业岗位只不过是一种选举姿态。
更进一步讲,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企业和家庭都在经历一个漫长且痛苦的“去杠杆化”的过程,再加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恶化,美国经济目前还面临至少其他三大难题,包括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飙升等。这些问题,都不是奥巴马政府得政策造成的,也不是未来可能出现的“罗姆尼总统”可以轻而易举解决的。一句话,也许对于经济议题的掌控能够成为决定美国总统选举的重要因素,但无论是谁当选,美国的经济困境短期内都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