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券商首次公开募股(IPO)承销市场出现了数目和募集资金双降的局面,有很多券商甚至颗粒无收。
作为券商最主要的业务收入之一,如果IPO业务吃紧,除了业务压力之外,券商还会上演“生存危机”。因此,目前部分券商为帮助公司创收,已经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夺IPO承销项目。
据记者调查了解,各家券商机构争夺IPO项目的背后,存在着不少隐秘的中间人,他们或是企业内部人士,或是与券商相关人士,还有PE夹杂在其中。
“这些中间人的收入不菲,最高的可达项目总承销费用20%,一般则为5%-10%。”平安证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一个总承销费用为5000万的项目,需要支付给中间人至少500-1000万。
中间人佣金高达10%
“没想到他们会找我联系业务。”据一位近日准备再次申报IPO材料的民企董秘赵先生介绍,他已经不止一次接到了中金、中信证券等大券商的电话,要求承揽他们的IPO业务。而在三年前该公司第一次IPO申请的时候,这些券商根本看不上他们。
赵先生透露,虽然他们已经选定了承销商,但是其他券商依然通过中间人找到了他们来争取这个项目,这使得券商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升级。
“在我们这个行业挖项目很平常。平安挖过别人的一些项目,当然也有别的券商挖我们的项目。”一位平安证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如今项目竞争激烈、僧多粥少,他们会开出较高的佣金给中间人。
这位平安证券的内部人士说,目前,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银行、信托公司、PE在内的机构,都已经成为券商争夺项目的中间机构,而且这群中间人队伍还在继续扩大,成为券商争夺IPO项目的关键“杀手锏”。
如果中间人能够帮助他们谈成一个项目,提成可达到整个项目的10%-20%。在高额佣金的诱惑下,平安证券内部,全公司的人都会积极推荐身边的项目,保荐人身边的亲友以及会计师、律师事务所也会成为项目的来源。
上述那家再次申报IPO的民企就是通过中间人找到了承销商。赵先生说,“因为有这个朋友的存在,我们才选定了这家券商”。在他的眼中,正是这位中间人帮了他的大忙,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位中间人由此可以获得不菲佣金。
“大部分中间人只是负责推荐项目,有的会帮助你把项目接揽下来,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券商投行部负责项目揽存的人。”招商证券保荐人之一王亮告诉记者。
券商互相挖项目
通过券商内部负责项目揽存的人,以及对中间人的争取,券商才能将某企业的IPO项目争取过来,然而,即使券商已经将项目谈了下来,在后续工作过程当中,服务如果不到位,承销商仍有被换的可能。
“我们从别的券商手里挖过来的一个项目,正是中间人帮我们争取,然后我们才开始进驻这家企业负责后续工作。”宏源证券投行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争取企业IPO项目的主要方式就是争夺对其项目攸关的中间人。
据其透露,2011年,宏源证券接手这个IPO项目的时候,之前的那家券商实际上已经几乎都把招股说明书等材料制作完毕,但是,由于专业服务等原因,之前那家券商接手的两年时间,该项目一直没有获得突破。
由于该企业上市进程进展缓慢,同时,券商相关负责人和这家企业老板之间存在矛盾,使得这家企业出现换券商的想法。
了解到这个信息之后,通过内部的关系,宏源证券接触到了这家企业的执行副总,此后,在谈到IPO业务的时候“一拍即合”。
“这家企业的副总就成为了我们的中间人。同时我们承诺,如果这个项目能够谈成,同时企业上市成功,我们就会将券商总承销费用的5%-10%支付给他。”正是因为高额佣金及承诺的服务打动了这位副总,最后他说服企业老板换了券商。
不过,中间人充当揽存人的案例并不多见,大部分IPO承销项目的争取,依然需要券商内部负责揽存项目的人的努力。
IPO争夺全面升级
“在他们经手的项目当中,券商的品牌很重要。”招商证券的一位保荐人介绍,争夺IPO业务最关键的就是品牌。
更重要的,则是与企业老板的投缘程度,如果中间人坦诚介绍了双方情况,同时中间人与老板交情不错,双方交谈得也不错,那么,他们获得这个项目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现在IPO项目僧多粥少,因此争夺会异常激烈。而在民营企业眼中,券商的过往业绩也成为他们选择券商的标准之一。
上述民企董秘赵先生认为,“钱其实是次要的,服务和经验最关键。”
赵先生介绍说,经过第一轮接触和筛选,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以及三线的小券商就已经被他们否定。除了中间人的介绍,在几个中等规模的机构,他们还会在市场化程度以及经验方面进行比较,最终再考虑保荐人排期和时间等问题,他们才敲定了其中的一家。